浓浓畲乡情 甜甜乌米饭
——记漳墩镇六月六乌饭节
2017-08-06 17:47: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来了,来了,狩猎舞来了。”上千名观众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一幕如同史诗般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呈现:飞砂扬砾,树影参差,狩猎人赤脚巡山,手持竹枪,腰缀弯刀,警惕的目光四下张望;温热的大地传来可疑的回音,循声而去,拨开草丛,窥斑见豹,狩猎人吹起牛角螺,雄浑壮阔的螺音响彻山谷,狩猎队迅速聚合,猎捕行动拉开序幕,形影之中,隐匿着畲族祖先千百年来刀耕火种的波澜岁月。 狩猎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名十几岁的小男孩,他灵巧的身形,刚毅的眼神很好地演绎了一个民族的原始记忆,俯、仰、冲、踢,穿掌、屈伸,每一个动作,都很好地表现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采茶舞》《伞舞》《竹杆舞》一个接一个精彩的畲族舞轮番上演,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曾在漳墩这片热土贡献了青春的热血的插队知青代表队也表演了一段瑜伽,身着蓝色畲族服装的雷作奴还唱了最具代表的《十二月花》畲歌。其间,畲族乡亲还给在场观众捧上一碗甜甜的乌米饭。 乌饭节的来历,传说是在唐朝时期“畲族人民”为纪念畲族英雄雷万兴而设定的。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六月六”这一天,畲家人都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一直流传至今。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体现了畲族同胞的勤劳、勇敢、团结、友好、热情的性格。 听完情歌,赏罢畲舞,意犹未尽的人们开始三五成群前往祈福庙看提线木偶,感受畲族祈福氛围去了。 一双灵活的手,几根细线,在旁边"压脚鼓"、"任锣"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和旁白的解说下,从民间婚丧喜庆到民间信仰、习俗,几十个造型各异的人物轮番出场,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无所不能;嬉、笑、怒、骂一应俱全, "说岳"、"水浒"、"西游"等故事都可以在这儿欣赏到,漳墩提线木偶小小的舞台上围满了观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