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垃圾围城”如何破局
2017-08-11 10:34: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
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座拥有415万常住人口的中型城市,为了满足激增的垃圾产生量,宜昌市已经建设了13座垃圾填埋场。 这些垃圾填埋场对宜昌市区已然形成了“包围”之势。 全市建有13座填埋场,简单填埋难掩环境风险 “在全市的填埋场里,我们算是比较新的一个。”在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点军垃圾填埋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垃圾处理厂建于2016年,占地170.75亩,设计总库容90.5万立方米,平均处理规模130吨/天,使用年限15年。整个垃圾填埋场工程总投资8812万元,分为垃圾填埋库区工程、渗滤液处理站、管理区进场道路和收运系统几大部分。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这里建设得比较晚,因此采用了最新式的技术,确保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按照现在城区垃圾产生的速度,“整个库区将来肯定是还得扩建。现在市区的这几个垃圾填埋场库容都不多了,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 从地图上看,整座宜昌市沿江而建,原本远离城区的艾家镇,现在已经几乎和对岸的伍家岗区中心隔江相望;而垃圾填埋场厂区外的艾家镇上,也已经有很多村民开始向垃圾场方向聚居。 就在填埋场外不到500米的路边,一座七八层高的小楼拔地而起,在一片山林中煞是显眼。“这可能是当地村民在这新盖的房子。”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宜昌市从2013年起就不断有群众反映当地垃圾填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0年前这里人烟稀少,选址建垃圾场无可厚非;近些年宜昌市区发展很快,黄家湾也陷于垃圾围城,政府应该有所考虑,适时将垃圾场换址搬迁。”住在黄家湾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在网络上名噪一时的黄家湾垃圾处理场曾经也是大片葱绿的柑橘林,附近还有一条罗家河缓缓流过,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但随着垃圾场日趋扩大,特别是在春夏季节,空气中的恶臭味更浓。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工业文明后,我们产生的垃圾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二是垃圾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三是垃圾对城镇甚至农村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垃圾仍采用堆放和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许多垃圾填埋场未采取很好的防渗措施,填埋场的垃圾由于发酵、分解会产生渗滤液,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尽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宜昌市至今仍未建成一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有的13座垃圾处理场全部都采用简单的填埋工艺,这其中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阻力?记者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日臻成熟 究竟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彻底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状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综合处理利用垃圾。而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成为各国所热衷的垃圾处理方式。 “由于垃圾分类不理想,我国的生活垃圾基本都是混合垃圾,而焚烧发电正是目前处理混合垃圾的最好方式。”光大国际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曙光曾在采访中表示。 研究发现,由于垃圾本身含有的二噁英在燃烧中未被破坏、燃料不完全燃烧或固体性灰表面发生异相催化反应合成二噁英。正因如此,在全国各地本应受到追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当地居民的恐惧心理下,反而上马者寥寥无几。 “其实老百姓并不用对垃圾焚烧发电谈之色变。”从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垃圾在燃烧温度达到850℃时会产生二噁英,但只要将炉温继续提高到1200℃以上,垃圾燃烧后就不会产生二噁英了。” 据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在浙江杭州余杭发生居民抵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地,“但当地政府组织附近居民代表参观了项目以后,居民代表就接受了光大国际承建余杭项目,化解了危机。” “光大南京项目在项目建成前,一直都没有围墙,允许周围居民随时监督建设情况,也缓解了居民的担心。”光大国际总裁陈小平曾表示。 垃圾焚烧发电的排放物到底安全不安全?据介绍,欧盟2000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垃圾焚烧厂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基于我国的垃圾情况,建设并运营达到甚至超越欧盟2000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电厂,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方案,不存在任何问题。换句话说,通过多个环节控制,垃圾焚烧后的排放物完全在一个安全标准水平之内,有些数值甚至低于标准很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