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游大武夷 > 正文

历久弥深黄坑情

2017-12-06 11:32:12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坑,我的“第二故乡”。从1965年10月随父母移民来黄坑,到1974年底应征入伍离开黄坑,我在这里生活、学习了10个年头。可以这样说,是黄坑人民、黄坑山水抚育了我,为我奠定了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基础。因而,我对黄坑,始终有一股割舍不掉的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曾经有幸在庐山工作过若干年,对庐山“面目”并不陌生。论名气,黄坑不如庐山大。古往今来,有约1500名诗人学者驻足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歌颂庐山的诗词歌赋和近千处遗存石刻;论面积,黄坑要比庐山略大些。庐山辖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占地面积为46平方公里,黄坑镇总面积378平方公里。从这个角度讲,认识黄坑“真面目”,同样“不容易”。

参军入伍后,我多次回黄坑探望父母;调回建阳后,去黄坑的机会更多些,自以为对黄坑很了解、很熟悉。其实不然。

受黄坑镇党委、政府的邀请,感动于周春林书记、蓝忠明镇长力推黄坑发展的雄心壮志,为助力家乡创建国家4A级景区,激发黄坑人民建设家园的热情,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早日把黄坑建设成为闽北乃至福建的人文之镇、文化之镇、旅游之镇,今年3月开始,我断断续续、开开心心深入黄坑采风。不是“走马观花”,也是“蜻蜓点水”。即便如此,还是发现,此前自己对黄坑的认知,是很有限、很肤浅的。换句话说,黄坑秀丽的“真面目”——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读完”的,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读懂”的。

黄坑,地处建阳、邵武、武夷山、光泽“一区两市一县”的结合部。长期以来,经济交流密切,文化碰撞激烈,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氛围。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粮丰,贯古连今、人杰地灵。千百年来,黄坑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殷实的智慧,艰苦创业,建设家园。革命战争年代,黄坑人民尽其所能、积极投身其中,付出巨大牺牲,为闽北红色苏区文化增光添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坑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迅猛发展,可喜可贺,可圈可点。

岁月悠悠,荣耀多多。曾几何时,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光顾过黄坑,给黄坑鼓劲加油;近些年来,几十块国家级、省部级奖牌,纷至沓来,为黄坑锦上添花。多年来,黄坑镇始终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而今,黄坑镇在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的基础上,坚持思想认识不滑坡,争创激情不减退,落实措施不松动,以更高站位、更大作为,着力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坚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培育精品景区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推进旅游、文化、生态、竹茶、现代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长期以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割舍不下黄坑的山山水水。我对“舞文弄墨”一直颇有兴趣。可是退休之前,因为工作较忙、时间偏紧,我的业余创作是以“短平快”的杂文为主的。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写一些散文、随笔,有了一点“功底”,加之时间充裕,当黄坑镇领导希望我为黄坑写点东西时,我欣然答应。黄坑之对于我,不止是“滴水之恩”。能用我手中的笔,为黄坑写点有内涵、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责任。

人们常说,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对待工作是这样,对待创作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一向抱着比较严谨的创作态度,把自己的文章、作品,当成“孩子”一样看待,不“打扮”清楚,不轻易“示人”。而写黄坑,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劳神用心。在黄坑采风,我风雨无阻,跑遍全镇所有自然村。期间,有时坐大门口——如,到大坡村,采访百岁老人吴水泉;在苦竹坪村樟墩自然村,采访雷木发等人时,我都“客随主便”,坐在大门口长条凳上,诚心访谈,边听边记;有时喝大碗茶——深入农家采访,一些农民习惯用饭碗泡茶,直接把茶叶放在碗里,开水一冲,递了过来,我双手接过,先谢再喝;有时钻大山沟——在鹅峰村,听说一座大山石壁上,有一个与五福洋天子传说有关的“马蹄印”,我们跋涉二三里,披荆又斩棘,找到那个很多本地人都不曾见过的“马蹄印”……

有句民谚叫做:“养在深闺人未识”。黄坑,有许多迄今为止,就连不少黄坑人都未必熟知、未必认识的历史遗篇、人文景观。令我欣慰的是,短短几个月,已有《朱子墓前的遐思》《九峰山下忆蔡沈》《铁骨忠心谢枋得》《张震,从“牛鬼”到“蛇神”》《小镇也办“美食节”》《栽禾如画“五线谱”》《黄坑“红团”寄乡愁》等多篇宣传推介与黄坑有关联的历史人物,以及具有黄坑风土人情的文章,先后在香港《文汇报》“文汇园”“采风”两个副刊发表。这对一个乡镇来说,是不容易、不多见的。不是我的写作水平高,而是黄坑人文景观好。

我不善写诗。但因抵挡不住黄坑美妙景观的诱惑,还是诗兴小发,情不自禁间冒出一首《映像黄坑》,权当馈赠给故乡黄坑的一件袖珍文化礼品——“黄坑风景几千秋,雾绕青山碧水流。借古扬今新气象,春来冬去画中游。”(张桂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