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
2017-12-13 15:49: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东南网讯(通讯员 袁野 叶永仕)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对于浦城山桥村的种粮大户、市政协委员吕松清来说,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现在我们正忙着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目前已经种植300亩。”吕松清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和朋友共同成立的“谷满山桥”合作社种植了1118亩水稻,无论是播种、收割还是烘干等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订单收购标准进行,年底喜获丰收。“今年产量在850吨左右,比去年增产5%,主要卖给国家粮库,今年收益大约70万。” 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国家政策让我坚定了种粮的信心,我感觉种粮越来越有奔头。”吕松清说,以前,他羞于当农民,因为既辛苦,收入又低。所以,他早年在上海打拼,从事五金行业,年收入30多万元。一次回乡看亲戚,偶然听朋友说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了,土地流转渐渐兴起,不少人靠种田发家致富了。“我感觉这是个机会。2014年冬天,我流转本村780亩土地种植再生稻,第二年,又从隔壁村流转了238亩。”吕松清告诉记者,随着土地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农机农具已经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于是我开始购置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了水稻的单位产量,挣的钱更多了。而且相比原先的五金生意,风险少了很多。 在吕松清水稻种植基地的不远处,是他盖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农闲时,这里主要堆放农机农具,在农忙时,用于烘干稻谷和粮食中转。“如今,在稻田里,已经很少见到'单打独斗'的身影了。”吕松清说,随着机械耕作程度的不断提升,现在村民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代替他们的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而且合作社直接与米厂、国家粮库合作,粮食的销路不用发愁,当地农民的收益也有了保障。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可再延长三十年。这项政策,让吕松清对未来有了更多憧憬。“原来我们种植的粮食主要卖给国家粮库和加工企业,现在我们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吕松清说,作为闽北粮仓,浦城大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响亮的名号。2018年,他将试产部分高品质有机大米,走精米、生态米的路子,打响自己的品牌。 |
相关阅读:
- [12-10] 厦门打通北大荒“粮食通道” “北斗翁”大米首登鹭
- [12-12] 正宗“淮安大米”入厦 “龙虾米”端上市民餐桌
- [11-30] 你知道台湾人在高档书店里卖大米吗?
- [11-25] 江西九江“镉大米”事件11人被问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