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黄坑镇:打造大山里绿色生态经济强镇
2017-12-18 14:59: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走进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 一路清风摇曳,竹影婆娑;清澈见底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和毛竹,徜徉其中,仿佛进入了竹的海洋,绿的世界。 在黄坑镇会议室墙壁上,挂着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福建省最美乡村优秀奖”、 “南平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单位”等金灿灿的牌匾,这-块块牌匾用镇党委书记周春林的话说,得益于该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立镇,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坑镇地处建阳区西北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脉南麓,是建阳、邵武、武夷山、光泽“三市一县”的结合部,总面积378平方公里。黄坑境内青山绵亘,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有林地50万亩,其中毛竹林15万亩,素有“林海竹乡”之称,森林覆盖率达91%以上,境內所有溪流水质保持在一、二类。辖区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大竹岚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被誉为“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境内丰富的水力资源、珍稀物种、矿产资源、杂色佳果、四季山珍不胜枚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态镇建设的根本。近年来,黄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绿色乡镇”建设为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大山中绿色生态经济强镇,实现经济生态的双赢。 地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坑镇坳头村,平均海拔1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也是金骏眉的生长地。坳头人看到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瞅准了无公害生态有机茶市场。为了防止生态遭到破坏,村里坚决杜绝毁林种茶,只在荒地、空地种茶。目前村里有机生态茶园面积有1400亩,与28558亩生态公益林相比,仅为4.9%,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休闲度假也是坳头村村民又一生财之道。在坳头村,记者看到不少村民盖起了别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养花种树。由于村里的温度比镇上低五六度,每年6月至9月,坳头村成了城里人消暑休闲度假的胜地。“坳头村只有104户400多人口,年村财收入却达到两、三百万元,七成家庭有私家车,家家都过着富足的幸福日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茂祥自豪地说。 在新峰村的一片竹林里,一群群毛发光亮、健硕的土鸡时而在山谷之间追逐嬉戏,时而在竹下悠闲寻食……。在这片竹林里,养殖户周天顺建了10座鸡舍,他告诉记者,这片竹林有200多亩,共养了大小3000多只鸡。谈到为什么会在竹林里养鸡?“竹山是我家的‘金’山,但在竹山管理上,草和虫比较麻烦,在竹林里养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周天顺笑着说,林中的青草、竹叶、昆虫都是鸡的天然饲料,白天鸡在竹林中啄食,傍晚再适量喂一些稻谷、玉米,养殖成本低。散养的土鸡,为了觅食,在竹林中到处跑动,锻炼了体质,成活率高,品质比较好。周天顺说,竹林鸡就是“生态鸡”,很受客户欢迎,大部分销往福州厦门等地,一只鸡可卖到百元以上,一年可以养两批,都在5000只以上,年纯收入达数十万元。 ……… 据了解,竹制品加工、烟叶种殖、茶、林下经济、竹荪、旅游等,己成为黄坑镇主要经济发展产业。 周春林说,生态立镇,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我们坚守的发展理念。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4.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级财政收入6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20元,年均增长12%。 镇长蓝忠明介绍,多年来黄坑镇坚持资源培育与农民创业相结合,以生态促发展。目前,全镇有林地面积24.4万亩,年可供商品材3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5万亩,年可供商品竹82万根,竹山亩产效益达500多元;采取“民办公助”方式,鼓励竹农投工投劳,大力开发竹山机耕路。目前开通竹山机耕路625公里,惠及竹林11万亩,占竹林总面积73%以上;建立营林造林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流转规范、充满生机的营林造林机制,每年完成造林更新3500亩以上,幼林抚育11000亩以上,提供商品材2.5万立方米。 同时,黄坑镇还做好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以保护促增收这篇大文章,加大自然风貌保护力度,重点抓好竹木资源的规划保护工作,对竹木资源的采伐利用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每年采伐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落实奖惩措施,对竹林培育示范户、竹业开发示范户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竹山承包合同进行管护的竹农进行处罚,切实做到奖优罚劣,确保全镇竹业生产处于有序状态,保护好现存25.6万亩生态林;加快旅游品牌打造步伐。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境内主要的大竹岚、朱熹墓、雷公口水库、坳头农家度假村、太子岭石拱桥、五福洋水库、嘹望台等旅游景点的提升,通过竹、茶、林、文与旅游业的融合建成4A级旅游度假区。 天然红菇是大自然的恩赐,在黄坑镇大坡村村民告诉记者,每年的八月雷雨天,正是红菇生长期,天还没有亮,村里就有不少的村民纷纷挎着竹子做的背篓进山采红菇,惟恐让人捷足先登。红菇是大自然的恩赐,至今人工无法栽培,只有良好的森林生态,林下才会生长岀红菇。将红菇晒干之后,每斤装成一袋,赶集的时候便到镇上或县城出售,每斤能卖到1200多元,这也是大坡村村民保护天然林的回报。 坚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不仅美了乡村,又富了村民。“两山论” 的重要思想已在这座大山中开花结果。(记者 陈伟 通讯员 王骥) |
相关阅读:
- [11-01] 突出绿色生态优势 注重产销对接实效
- [11-08] “2017年东盟国家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官员研修班”今日落幕
- [11-09]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实施精准扶贫
- [11-30] 湖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搭建绿色生态链
- [12-15] 福州将设立全省首只绿色生态基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