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游大武夷 > 正文

探访巨口红色村落

2018-02-01 09:23:5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林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为追溯武夷山市巨口村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近日,建阳区委党史研究室一行人来到巨口村探访红色文化遗迹。

方圆25平方公里的巨口村,是个历史古村落,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参观团一行来到村庄东南侧,这里有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石拱桥。桥长19米,跨度17米,拱高10米,宽5米,为福建省单孔跨度最长、最高的石拱桥。 该石拱桥又称“红军桥”,是当年红军从巨口村通往田头村的必经之路。

作为原中共建阳县委所在地的武夷山市巨口村,如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活动,主要集中在巨口村的田头自然村,上世纪30年代初,驻扎在这里的红色机构有建阳县委,西南战区委员会、一个教导团和一个独立营。1930年10月,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从各地武装民众队中挑选精干人员,组建成拥有百余人的建阳独立营。由于遭受叛徒破坏,中共建阳县委机关分别于1931年12月和1933年8月两次迁入田头村,在此继续领导建阳、崇安边界革命斗争。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闽北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攻,闽北进入3年游击战争时期。

为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1935年2月,中共闽北分区设立西南战区,建阳独立营大部分人员被调往战区组建西南战区独立营。长期的革命斗争,在田头村留下许多革命活动的遗迹, “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拥护中国共产党”“庆祝红军胜利” 等红军标语,在村内许多院墙上,至今仍清晰可见,是迄今为止闽北境内发现红军标语最集中、保存最好的村落。

至今,巨口村还有明末清初建筑的古民居几十幢,与一般的民房形成巨大对比。战争年代,巨口有着保家卫国心的村民,纷纷腾出住宅,给军事机构办公和红军宿营。当年巨口村许多石雕大户人家,以茶谋生,因茶而富,大批茶叶通过九曲溪竹筏下行,销往海外,享有盛名。当时,许多因茶而富的爱国商贾,积极贡献家产,支持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情景十分感人。

参观团感慨地说,参观巨口,深受感染,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这里曾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熊慎端 方晓萍 文/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