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万木“林海” 领略千年家风
2018-11-21 09:08:5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万木林 建瓯房道镇际村风光旖旎,理学文化博大精深,自然资源丰富,是明代重臣、大学士杨荣的故里,也是建瓯最著名的“绿海林都”。 在际村树口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明代、复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木制牌坊,这座按照封建社会皇帝御封的双层结构建造的木质建筑,没有使用一个钉子,连接处全用榫头对接,整座建筑呈南北走向,通高10米,宽16.2米,进深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柱,重檐歇山顶,上竖书“登瀛”二字,下侧梁坊横向书写“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等字,为明英宗朱祁镇于公元1440年杨荣去世后御赐的匾额,以表彰杨荣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的“登瀛”二字字体方正,苍劲有力,意寓像杨荣这样功德圆满之人必将到瀛洲成仙。相传古代规定经过“登瀛牌坊”武将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示尊敬。现在“登瀛牌坊”旁还写有杨荣家训等。至今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保存尚好,这是国家重要的文物遗产。 杨达卿纪念堂毗邻登瀛牌坊、佘岳公王庙、庆丰堂、明代古戏台、杨荣铜像等人文景观,坐北朝南,占地三亩,堂前有牌匾“杨达卿纪念堂-明赠荣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正厅匾额“四知堂”为杨氏宗亲原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杨陈英将军题写,左边题有“杨荣家训”,右边撰有“祭祖誓词”,前堂两侧为回廊,前堂中央塑杨荣铜像,正厅中央供祀杨达卿夫妇神像,两侧撰设《杨达卿行实》《万木园山记》《杨氏家族与万木林》《万木图》等文献,正厅前方左柱竖挂三幅画像;汉杨震廉政夜辞金、隋炀帝杨坚建功治国,宋杨家将满门忠烈。右柱竖挂三幅画像:明杨荣四朝元老,元杨达卿植万木林,宋杨时程门立雪。每年两次祭祀春祭定农历清明节前三日,秋祭定九月初一前二日。 著名乡绅杨达卿(1305-1378)名福兴、字茂兴,元末明初建安龙津白塔(今建瓯市房道镇际村)人,杨氏第六十五代后裔。家素饶裕,天性纯孝,乐善好施,博学开明,著《龙津诗集》,明宣德五年(1430)杨达卿以其孙明太师杨荣显贵,宣宗皇帝封赠荣禄大夫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氏为当地旺族,清初郑成功同杨氏族人联兵抗清退守台湾者颇多。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杨达卿逢灾年以工代赈,“植树一株,偿谷一斗”救济灾民,蔚然成林,告诫子孙,悉心保护,誓不售人,唯作公益,世代相传。里人德之,因名万木林,郡守阮德柔美名曰万木园。作《万木图事实记》并请明代画家中书舍人王孟端作《万木图》以表先志。万木林即为杨家“风水林”加以封禁保护,自然衍化为富具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遐迩闻名的万木林。1956年被国家划定为首批自然保护区,1996年在杨达卿故里重建纪念堂,以表其德,供人敬仰。 际村村庄繁华地段有一座圣迹“清白堂”,系杨荣回乡祭母时,即大明永乐辛卯九年(1411)春正月修建。史载,“关西孔子”、东汉、廉吏太尉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杨荣为弘扬杨震“暮夜却金”的廉政美德,在家乡际村建这座“清白堂”。据东杨宗谱第一宗十九页记载,汉代昌邑县吏薛文清诗题曰:“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又是起清风。”后来据《杨荣传》第六十一页记载,杨荣的同僚知他在家乡新建一座“清白堂”,又纷纷题写诗文表示贺忱。《永乐大典》副总裁官王洪作《清白堂记》、金幼孜称赞:“关西风华胄,太尉古名臣;直节照简册,清风动冠绅。遂令千金下,流光插无垠。伟哉建安派,阀阅无嶙峋。” 大家都称赞杨荣是杨震的好后代,千载不忘杨氏清白遗风,教育子孙,弘扬传统美德,“清白堂”正厅供祀杨震神像,至今杨氏家族仍世代相传,保留良好风尚。(杨培旭 杨仁慧 范小辉) |
相关阅读:
- [10-11] 紫云街道举办“廉洁家风伴我行·移风易俗我参与”主题宣传活动
- [10-30] 邵武跃进社区开展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传统美德演讲比赛
- [10-27] 党风带民风家风带社风:武平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 [11-02] 邵武市严羽社区开展“晒家规家训,讲家风故事”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