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一个山区贫困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19 02:51: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是小事,它直接关乎生态环境、群众健康、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品质等方方面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意。同时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又非易事,它是地方财力、治理水平、生活习惯、国民素质等综合体现,需要综合施策、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17年底,笔者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选派到闽北一个山区省级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后,针对村庄生活垃圾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年”为抓手,打好消灭垃圾攻坚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三三四”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强化依托一支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抓好党建带妇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组建坚强得力的巾帼服务队。这支队伍既当保洁员,12名队员各自负责做好管辖片区的日常垃圾清扫工作;又当宣传员,在日常保洁过程中加强环保和卫生宣传,以点带面,不断增强村民的环保文明意识;还当监督员,加强对破坏公共环境卫生行为的劝阻制止,遇到不配合的村民,村两委坚决为巾帼服务队站台撑腰。

大力推行房前屋后“三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能靠几个保洁员单打独斗,也不是村两委唱独角戏,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行共治共享。村两委通过给村民写公开信、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宣讲、评选奖励“美丽整洁示范片区”“美丽整洁示范家庭”等措施,发动各家各户都行动起来,积极支持参与房前屋后“三包”:包扫干净,自家屋子院子勤打扫,生活垃圾分类进公共垃圾桶,不随地乱扔乱倒,注重维护公共卫生;包收清楚,拆除房前屋后废弃的猪圈、禽舍、旱厕等临时搭盖,不在村道两侧、公共场所等处搭建临时建筑物和其它设施,鼓励因地制宜绿化美化;包摆整齐,房前屋后的晾衣杆、生产农机具、建筑材料等有序摆放,不乱堆乱放,不挤占公共区域。

全面实施“三化”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关键在管理。既要有人管,还要敢管真管持续管。村两委带领巾帼服务队,动真碰硬,持之以恒推行“三化”管理,努力使管理改变行为,使行为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使自然成为风尚。一是网格化管理,对全村公共区域细划为12个网格,做到无缝隙、无死角,巾帼服务队成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标准化管理,明确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公共区域要定期进行打扫清理,每三天不得少于一次;垃圾桶垃圾要及时收集转运,每周集中转运不得少于两次。三是精细化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适度加密分类收集垃圾桶配置。加强片区巡查,发现垃圾及时处理。建立环境卫生红黄榜制度,让做得好的家庭和人员上红榜有荣誉,让做得差的上黄榜没面子。

努力实现“四无”目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还需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村两委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出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四无”环境整治目标,即:房前屋后无垃圾、畜禽圈养无异味、河道沟渠无污水、公共区域无丢弃,落实经费保障,全面落实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努力建设文明美丽、生态宜居的生活家园。 (宋渊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