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浦城文化事业里的“老黄牛”
2019-06-21 16:22: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东南网讯 甘跃华是一名有着30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几十来,他与浦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浦城的文化事业。他被同事称为“老黄牛”,被群众称为“浦城文化的守护者”。 1981年,甘跃华南平师专毕业分配后在临江中学任教,在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的同时,和同仁们一起办起了“清湖文学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1989年,调到老区枫溪乡创办枫溪中学,作为首任校长,他带领全校师生精诚团结、难苦创业,把一所乡镇中学办得风生水起,他自己也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1年,调到浦城县委宣传部工作后,甘跃华先后两次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任《浦城报》常务副总编辑期间,他顶风冒雨采访、加班加点写稿,宣传浦城经济社会发展。在任浦城县文联常务副主席期间,他主持编辑出版了《南浦赋》《南浦潮》《南浦风》等浦城系列文化丛书。2009年,他调到浦城县文体局任副局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建设了10多个乡镇文化站…… 2014年,甘跃华被确诊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此,他向浦城县委要求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安心养病。不曾想,退居二线的甘跃华,并没有由此轻松下来,在身体刚刚有所恢复之后,又满腔热情的投入到了编辑浦城文化丛书的事业中。 在浦城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他牵头拟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县内诸多文化专家学者,讨论专题、商量大纲、制定计划,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编纂工作。作为具体工作的牵头者,甘跃华除了自己担任具体编纂之外,对于每一部书稿他都要花大量时间去审阅、修订、校正,同时,他还要联系出版社,商洽具体细致的出版事宜。因为书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一部书稿的出版发行,甘跃华有时一个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数次,有时头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赶到办公室校阅另外一部书稿。 在甘跃华和同仁们的齐心协力下,《红色浦城》《浦城民间文学》《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辞典》相继出版发行。 2016年底,浦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有关领导找到甘跃华商量,希望他能承担一些具体的创建工作。面对新的工作挑战,他没有二话,“我是浦城人,只要是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义不容辞!”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在福建省尚属首家,甘跃华有一句口头语“不懂就学”。于是,他上网查资料,了解创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体工作要求,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同时,向县内外文化专家拜师取经。经过近两年全体参与创建人员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县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为浦城添上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说,一个人,不可能成为方方面面的专家,但是,对于他负责的工作领域,必须成为行家。 2018年2月,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又委派甘跃华到浦城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兼任主任。传承中心是一个有着60多年光荣历史的专业演艺团体。面对传承中心人员结构复杂、演出任务繁重、传承工作艰巨等实际困难,甘跃华上任后,便一头钻进工作中,了解情况、和演职员谈心、摸排家底,就连春节三天过大年他也泡在单位里,一天也没休息。大家都笑说他是卖给剧团了,他说,“只要能把剧团办好,就是卖给剧团我也心甘情愿。”在他的带领下,县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编创演出的赣剧古装儿童剧《李彪孝父》,参加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取得喜人成绩。如今,这台古装儿童剧正以戏曲进校园的方式,与全县中小学生见面。 他多次和大家谈心时都说到,他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唯一的心愿就是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创剧团新辉煌。 “身为浦城人,能为浦城文化事业尽点心尽点力,此生足矣”。这,就是甘跃华,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柳志勇 邱春静) |
相关阅读:
- [04-10] 做浦城文化的“守护者”
- [10-11] 金秋十月 相约浦城——“绿康杯”首届浦城丹桂文化旅游节邀您共赏浦城文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