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物看浦城
2019-07-05 16:44: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猫耳山窑群发掘现场 杨军/摄 “两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属罕见” 据了解,浦城文物考古发掘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1年,在省博物馆的支持下,浦城县文化文物部门首次对万安乡新石器时代的石排下遗址进行考古试掘,探明遗址保存良好,文化层堆积厚度达1米左右,叠压关系清晰。1986年,对莲塘镇吕处坞村六朝墓葬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西晋元康六年”及“东晋兴宁三年”的纪年墓葬,并出土一批精美文物,为该时期文物的断代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989~1990年,位于管厝乡党溪村牛鼻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则正式开启浦城考古工作的新篇章。遗址内出土的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穿孔石斧、袋足陶鬶、鸭舌足鼎等器物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特征,不仅与毗邻的赣东樊城堆文化、江浙的良渚文化和粤北的石峡文化有密切联系,与沿海的昙石山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8年,在牛鼻山遗址探沟出土的炭化粳米水稻,距今4800-5300年,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水稻标本之一。牛鼻山先民创造了代表闽西北史前文化类型的“牛鼻山文化”。 仙阳管九土墩墓出土的青铜戈 杨军/摄 “最有说服力的当属猫耳弄山商代窑群遗址、管九土墩墓群两个考古发掘项目,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属罕见。”说起浦城的考古成就,浦城县博物馆馆长毛建安颇为自豪。2005和2006年配合京台高速浦南段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猫耳山遗址和土墩墓群,分别代表了浦城乃至福建的陶瓷烧造技术和青铜文明的巅峰水平。仙阳镇下洋村猫耳山遗址内的9座窑炉,有圆形、椭圆形和斜坡式长条形(俗称龙窑),互相之间存在着叠压和打破的关系,说明互相之间有着传承和发展。龙窑所在年代距今3600~3900年,属于龙窑的雏形,在全国所发现的同类窑炉中时代最早,龙窑尾部1.5米高的烟囱,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烟囱”。窑内烧制的黑衣、印纹硬陶解决了此前在闽、浙、赣地区大量发现的黑衣陶、印纹硬陶的相关产地问题。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给予窑群高度评价:“此次发现的窑群,形成一定规模,保存较完整,全国罕见,属重大考古发现。” |
相关阅读:
- [04-10] 做浦城文化的“守护者”
- [10-11] 金秋十月 相约浦城——“绿康杯”首届浦城丹桂文化旅游节邀您共赏浦城文化
- [07-04] 浦城县聘请6位民营企业家任“名誉村主任”
- [07-05] 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浦城篇》开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