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西郊村以乡风文明浸润美丽乡村
2019-10-15 09:00:2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哒哒哒……”11日,武夷山兴田镇西郊村巾帼花卉专业合作社内运作的缝纫机“奏着乐章”,偶尔还会传出女子的笑声,只见二十名女工娴熟地操作着机器,飞针走线,锁边接口,一会儿的工夫,一个个花卉种植袋就被生产出来了。 “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挣140元工钱呢!入股合作社的,还另有分红,比外出打工还强。”女工柳碧莲放下手中的布笑着对记者说,许多村民家里买了缝纫机,足不出户就能把钱挣了。 巾帼花卉专业合作社,组织全村妇女集体投资,生产花卉种植袋,利用农闲时间承接订单、增加收入。“合作社9月1日刚成立,布袋加工厂从成立到开工生产仅用了一周时间。”村支书肖传炳说,当村委会给村妇联下达组建合作社的任务后,9月1日早晨五点多,妇女代表就赶赴漳州学习,2日考察,3日培训,4日、5日原料和机器到位,6日开始生产第一笔订单。 而在半年前,这群雷厉风行、骨干精明的“女强人”,还只是闲暇时间总喜欢打麻将的“闲散”妇女。回忆过去的情景,肖传炳皱了皱眉,“那时候,村里许多人爱打麻将,有时因打麻将闹矛盾,导致邻里不和,引起家庭纠纷。” 变化缘于去年,西郊村被确定为全省“圆梦村”试点后,开始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改变乡风,实现文明,还是要依靠村民自己的力量,让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使学知识、学本领、学美德成为一种自觉。”肖传炳说,农村里男人大多听媳妇话,而媳妇既管教子女,又照顾公婆,是家里的关键。 于是,西郊村的“文明美德培训班”开班了,20至50岁之间的农村媳妇成了学生,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的专家、教授成了老师。先开展“乡风文明,礼仪先行”“乡风文明与人居养老”等美德大讲堂,接着开展缝纫技术、茶叶知识等技能课,每周五晚上课,从“富”精神到“补”技能,循序渐进。 新成立的巾帼花卉专业合作社,也是由培训班妇女代表带头筹资领着干,班上100多名妇女跟着干,进而全村的妇女一起帮着干。如今,西郊村巾帼花卉专业合作社拥有股东35名,每股出资1万元,发展合作社社员168名。目前已加工花卉布袋15万只,获得加工费8.5万元。 一堂美德文明课,带动一家人,受益全村人。村妇联主席张凤英说:“培训班开讲后,村里妇女的改变,带动家庭其他成员的改变,婆媳、夫妻、亲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邻里之间更和睦了,整个村氛围也更好了。” 今年5月份,为提升村容村貌,村里决定对村口路段进行立面改造,当天晚上村委召集文明美德培训班的学员商量解决方案。没想到,位于立面改造街道上的11名妇女学员,第二天白天就动员丈夫无偿把家里彩钢瓦拆了。之后在这11名妇女的带动下,街上剩余32户的彩钢瓦也顺利拆除。 行走在西郊村,争吵声、麻将声少了,笑声、机杼声多了。肖传炳说:“各家麻将桌现在都被闲置了,缝纫机成了新宠,村里还有一百多人争着报名要购买缝纫机。” (林李冰) |
相关阅读:
- [10-11] 闽北各地开展重阳节活动弘扬尊老敬老传统
- [10-09] 重阳节上的孝老敬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