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滞销的大球盖菇引来声声真情表白:从田园飘向城市

2020-01-11 17:57: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罗旭毅、黄金灼和叶春兰(右)在田间观察大球盖菇长势 李韧筠/摄

东南网讯 8日,天气晴好。深冬的夕照下,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际洲村尾一隅田园镀着一层金辉。一畦畦覆盖着稻草的田地长出一朵朵肥墩墩的大球盖菇。戴着红色太阳帽的村民叶春兰和村支书黄金灼正在采摘大球盖菇。看见下派村支书罗旭毅和笔者来到田里,叶春兰停下手里的活,指着对面戴着竹斗笠的村支书黄金灼说:“同志,你们门路广,能不能请你们帮我们一下,指点一下哪里有适销的市场。为了帮助我,我们村书记、主任已经诚心诚意地带领着我种出了好菇,我不想他们再天天起早贪黑地帮我卖菇。”

“春兰,你刚脱贫又遇上了大病,不让你返贫是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责任!再说吧,现在我们是合作,有困难共同面对,不存在谁帮谁的问题啊。”黄金灼赶紧打断叶春兰。

叶春兰把笔者拉到一旁,对笔者说:“我心里明镜似的,村书记、主任就是在帮我。”

叶春兰告知笔者此事的缘由。她说,她现年54岁,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女婿患尿毒症致贫,女婿于2017年去世。她于2017年12月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她又查出脑里长了个血管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费用花了十五六万元。为了不让刚刚脱贫的叶春兰返贫,去年,际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邀约她和另外3个家境不好的农户每人凑资3万元,一起种起了大球盖菇。

“种大球盖菇,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前期带着村民代表先后去三明将乐、宁德古田‘取经’,并请专家来村里进行土壤测试、技术培训,有把握了才下决心带村民种的。”罗旭毅介绍说。“种这种菇,我们当地有很多便利。可以利用王台当地竹木加工厂产生的竹木屑废料和长富第二十五牧场的干牛粪,加上麦麸,作为生产主料,埋田后盖上稻草发酵,就能产出高品质的菇。”

“为了在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脱贫户不返贫,村主干带头出资合作,领着3户困难户先行先试。”罗旭毅说,他们5人共种20亩,在去年9月份种下,12月开始长菇,长到现在长势喜人,每天产量在两三百公斤。因为在延平区是新产品,许多消费者还不认识这种菇,加上量也不够大,没有达到进生鲜超市批销的条件,一时没有联系到批销渠道,村支书黄金灼就领着叶春兰他们每天凌晨4点半起来用手电照着采菇,然后挑着菇坐班车到延平城区的昼锦农贸市场零卖,每公斤卖20元到22元。”

“现在,市场上的菇类品种多,靠两三个人零销,每天销量小,已经积压了三百公斤左右寄存在邻村的冰柜里。现在下去每天长的菇越来越多,一直长到今年3月份,怎么办?我投资的钱都是向亲友和乡亲们借的,我真发愁赚不到钱。”叶春兰吐露了她的真切担忧。

在离叶春兰他们大球盖菇菇田不远的一处复垦出来的土地上,笔者看到,这里已搭好了一个个钢构大棚。

“际洲村是照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村,村里目前有剩余劳力100多人,还有60岁以上的老人95人。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适合他们干的活。这块地方有30亩地,我们开春后就准备种棚栽香菇。同时,扩大田间大球盖菇种植面积。我们准备组建专业的食用菌合作社,把产业规模做大了,就好找市场。”尽管大球盖菇销售得比较辛苦,黄金灼对新的一年的乡村产业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1月9日清晨7时许,黄金灼和叶春兰又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延平城区的昼锦农贸市场,亮开嗓门叫卖:“新鲜的大球盖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营养、健康菇咧,每斤才卖12元咧……”(詹国兵 李韧筠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