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抗疫情 心连心——南平抗击疫情文学作品选(三)

2020-02-17 09:53:08  来源:  责任编辑:南平文艺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平市作家协会作品选


武汉,等待春天


文/陈芩



挽起相助之手,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每天早起,看电视报道:


疫情是病魔,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各地医疗队纷纷抵达武汉,口罩、防护服、生活用品紧急运往湖北;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众志成城,我们与病魔争夺生命,我们用生命捍卫生命的平安……


有一年暑假,我在武汉住过一段时间,就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当然也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不远。


早起,站在阳台,向前看是武汉市博物馆,向右望是汉口火车站。身后不远处,则是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了。2020年的春天,这个市场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几天来,翻看自己到武汉的博客记录,只有很多图片,唯一有一篇文章的是东湖的“唯楚有才园”,那是纪念楚文化、纪念屈原的。


在武汉,我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长江大桥,如巨龙在江上横卧,龟山上的晴川阁露出飞檐,九省通衢之地的大江大河大武汉在我的眼前。


我走过武汉三镇,月湖之滨的古琴台,有中国音乐文化的一段佳话。我静静的借助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那一曲高山流水。黄鹤楼不远处,就是一条百年老巷“户部巷”,汉味小吃充满小巷,四季美汤包、五芳斋汤圆、武汉热干面、排骨煨藕块……满足天南海北来武汉游客的味蕾。


我到了东湖边的“湖北省博物馆”。带领我参观的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她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当我跨进博物馆的大门时,她迎过来站在我的面前行个队礼,说:“阿姨,欢迎您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今天我为您解说。”她用流畅的语言、自豪的语调带我参观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我的脑海里,一直有她的影像。


汉口火车站,是全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一下火车出站,走远回望,有一种特殊的风情。看过一个介绍武汉的短片说:武汉,不会让你一见钟情,但会让你日久生情。当然,我的脑海里,也一直有武汉的影像。


可是,美丽的武汉病了。


今天,正月初五,天晴。因为疫情,没有出门,在家里读加缪。加缪笔下的里厄医生说:“有病人,就必须治疗这些病人。”加缪的文字启迪我们如何在艰难中抗争,走出困境。今年的春天,向病魔抗争,在艰难中逆行的故事很多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84岁的钟南山、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勇敢的刘丽、为避免交叉感染剪去一头秀发的单霞……他们,危难时刻显身手,关键时刻见担当。他们是平凡人中的英雄,是真正的最可爱的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真正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病魔抢速度。 “拼渐冻生命,与疫魔竞速”他患有渐冻症,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因为疾病,在工作中他用自己的镇定来掩饰行走的不便。我看过记者对他的采访:“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这是他面对记者说的一句发自肺腑而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他的奉献和忘我、无私和果敢,激励和感动着所有人。


劝别人离开,自己却守护;身躯已然疲惫,还是要坚持;选择最美的逆行,去点亮光明;舍弃小家顾大家,面对死神嚣张,负重前行……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面对生死考验,无私无畏,给人间的是大爱。他们面对生死考验,写下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他们给时代的答卷,给人民的答卷。面对敢于担当、令人动容的英雄们,我们要说:武汉加油!“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这也是加缪的名言。在寒冷的日子里,我们万众一心,彼此相伴,等待就不漫长,武汉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那时,我们在登上黄鹤楼,俯首可见江汉,仰头便是彩虹。




隔离


文/魏维



今天是2月3日,庚子鼠年正月初十。


武夷山的街道却越发冷清了,几乎所有的商家关门闭户,路上行人寥寥,一组空城武夷照在昨日刷屏。那是人们用沉静的力量等待,用隔离保护自己与他人。


这场战役是什么时候打响的,后知后觉如我,真的无法厘清。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就如之前的口罩,这几日的双黄连口服液等,待我看到信息时所有的商品都已经卖脱销了。这样也好,倒省得焦虑怎么去排队购买,也降低了外出感染的风险。所以很多事情,慢一些不比快一些要糟。


但再怎么后知后觉,我们却切切实实加入到这场战役中了。隔离就是最好的自我防范之法。不出门,不串门,如果能潜下心来好好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于我倒也是一件乐事了。无奈的是家里两个孩子像橡皮糖一样地粘人,忙碌中依旧只能趁小宝睡觉的空档挤出一点时间来阅读、写作、备课。尽管现在武夷学院正大门紧锁,开学日期尚无定数,可我们的日子总在前头。


吴先生的厂外有工作人员拉起了横幅: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可如今谁又敢请这鸿门宴,又有谁敢赴宴呢?原来后知后觉不仅我一人而已。


武夷山前两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疑似病例终于确诊了。今日又新增了一例确诊,不料竟然是自己的老同学。人们的恐惧似乎更近了,这种无形的危险也更真切起来。


回想起1月22日那天,我也正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与久未见面的朋友一起为新年采购。尽管我与老同学未能擦肩,但回想起来,又觉得人生竟有这么多的偶然与意外。可这不就是最真实的人生么?我无法对他感同身受,此时他承受的心理压力应该远远超出生理压力。尽管在回程时,他已佩戴好口罩,并在确诊后第一时间转发了查找同行者的相关信息,但网上还是有太多关于他的评价,负面的居多。所有的关心在现在看来都显得苍白,但我相信,他有勇气面对这一切!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就是一场场经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隔离,网上有不少惹人捧腹的段子,喜欢在春节走家串户的中国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真是要憋出病来了。还好有网络,有手机,让人们又找到了新的聚集地。可我突然想起了凤凰大视野《非典十年祭》中采访上海大学何建明教授时他说的一段话:这种灾难,这种病毒会不会以另外一种面目出现在我们的中间呢?不是不好说,而是必然,总有一天会必然来影响我们的。它是方式不一样,这次是空气传染,下次是可能是通过水,通过我们的接触,通过我们的手机,通过我们的电脑,进入我们人类的生活,破坏我们人类正常的生命,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些话七年后的今天听来更是让人脊背发凉。


如果下一次通过手机、网络传染,我们该怎么办?或许得回到最原始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模式中去,那真是复得返自然了。深处武夷山中,总觉得和自然是最贴近的了,其实也不然。一年之中,真正走进大山中的日子又有几何呢?为了家庭、事业,我们只能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转悠,转悠着转悠着日子就这么转陀螺般过去了。也许我们是时候好好想想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想想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等到这场疫情过去,我们需要好好拥抱自然,融入自然,而非向自然一味地索要、攫取。因为那样,我们终究要自食其果。


今天天空依旧晴朗,墙角的四季桂谢了又开。自然依旧不动声色地向前迈动脚步。十七年前的非典会在季节的更替中销声匿迹,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也一定如此。我相信,只要天空依旧蔚蓝,我们的明天就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


2020年2月1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