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昔日“旱厕村”的美丽蜕变
2020-04-17 10:26:34 来源:新福建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视频来源:新福建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1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东南网记者 陈艳)临近春节,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罗坑村年味儿渐浓。20日,趁着乡贤们返乡过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瑾挨个串门,和他们聊聊新近村里发生的变化,探讨年后开工的产业项目。“这几年每次回罗坑,村貌都有大变化,我们村从原来的‘旱厕村’变成现在美丽的‘红星村’了!”坐在自家庭院里,在外打拼多年的张献德感到无比惬意。
曾经由于贫困,罗坑家家户户住土房,房里没有卫生间,只能沿着田埂建旱厕,村里环境差、条件差远近闻名。“放在以前,谁家都不想把女儿嫁到‘旱厕村’来。”张献德说。
“旱厕村”虽是往事,却实实在在反映出罗坑村的贫穷和落后。此前,由于没有产业项目,村财收入薄弱,直到2018年,罗坑村还是夏道镇最后三个贫困村之一,村里不发展,“贫困”的帽子迟迟摘不掉。
叶瑾2018年5月从紫云街道下派到罗坑村。“当时的罗坑村财不足3万元,几乎就是个空壳村,整个村也破败不堪,缺少活力。”叶瑾回忆,为此,一到村里,她和村两委简单了解情况后,就挨家挨户走访,实地了解村民急需改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用不到两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259户人家。
基础设施薄弱,是罗坑发展进步的绊脚石。村民反映情况时,生活用水短缺的问题呼声最高。“村里原有的饮用水管道早就老化,现在村里人口多,用水量增大,遇到枯水期或者恶劣天气要么停水要么水质十分浑浊。”村里的张良民老人说,这个问题已困扰了村民长达十多年。在经过充分协商后,叶瑾争取筹措了90多万元资金,三个月内就把新水管铺设好,解决了村里民生头号难题。“新水管接好后,水龙头出水又大又快,我们洗澡做饭再也没有断过水!”张良民乐开了花。
“从基础设施配套和乡村环境等方面入手,我们逐渐改变村里落后的精神面貌。”叶瑾说,不到两年时间内,村里修筑了防洪堤、在荒废土地上建起了村民公园和沿河休闲栈道。前不久,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新村民中心也落成,全村人有了议事、活动、休闲的好去处。
随着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如何引进产业项目,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成了叶瑾下派后持续思考推进的重点工作。“我们把分散在209户农户手中的305亩闲置农田全部流转给村集体,集中力量发展产业。”叶瑾说,仅土地流转这一项,农户就可以实现闲田变现,每年村财也可以增加9万多元。
资源集中后,村里着手引进新项目。叶瑾和村两委党员干部结合村里资源情况,成立了南平润农农产品合作社,发展150亩的产业扶贫雷竹项目,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上海、杭洲经销商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2019年,村里又将养猪废弃的污水处理池改建,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高密度水循环养鱼项目,今年4月份,产出的第一批鱼就将进入市场。多产业谋发展,多渠道壮村财,2018年罗坑村村财自主经营性收入就达到52万元,年底就成功脱了贫。
村里有了产业,7户贫困户也获得了家门口工作的机会。“大部分贫困户家里都有患病的老人或子女,所以在家门口灵活务工是让他们增收的方法之一。”叶瑾说。
省定贫困户张鲜凤父母患病,弟弟由于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一家老小只靠她和丈夫两人赚钱养家。为了照顾家庭,张鲜凤无法随丈夫到城里打工,虽然早在2017年就脱了贫,但日子依旧过得提心吊胆。有了雷竹项目后,张鲜凤把家里的一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在农闲时还到合作社打零工赚钱,可算松了一口气。“去年我们总收入3.8万元,基本能够维持生活。”张鲜凤说,虽然收入不多,但日子总在慢慢变好,能在家门口工作,改善家庭条件,她已经很满足了。
2019年,罗坑村被南平市评为红星村党组织,彻底摆脱了以往贫穷、落后、脏乱的刻板印象,去年村财收入近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达到1.5万元。“有了产业,腰包鼓了,环境变好,我们腰杆子也挺起来了,现在谁不说咱村里美!”村民张水妹十分骄傲。从昔日贫困的“旱厕村”到如今闪亮的红星村,罗坑正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蜕变成为富美新农村。
相关阅读:
- [04-16] 荔枝网评:四招齐出,守住稳稳的脱贫幸福
- [04-13] 建瓯高历村:念好“茶经”谋脱贫
- [04-13] 一鼓作气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