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师范附小探索“虚拟班级授课制”
2020-05-12 09:17:2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从班级授课制的课堂一下翻转到虚拟的一个人在家学习的课堂,网络教学应该怎样开展,才能确保复学后实现线上教学“大一统”和线下“个性化”(即“一班一策”、“一科一策”)教学方式的有机衔接?昨日,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杨邦清工作室领衔名师杨邦清告诉记者,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推行“虚拟班级授课制”,让孩子们在快乐参与中受益匪浅,也让复学后的线下课堂重构思路更加明朗。 传统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上,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普遍依赖于教师示范先导的前情影响,如何深度挖掘学生内在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攻坚难点。眼下许多学校的线上教学依然将重心放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授,从本质上没有摆脱知识建构的桎梏。 在学校硬件设施的有力支撑下,附小教师注意在教学方式中“多维互动”的切实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附小英语学科教师除了精心设计课件,将音视频教学资源大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很注重让学生分角色对重点句型进行对话操练。复学后,只要继续重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让更多学生借助所学句型融入教学情境,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附小的线上教学主要借助钉钉、QQ、微信等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和对应任务,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更多是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书面语言或许在潜移默化中更加规范,但较长时间口头语言训练的缺失,也会让学生重返课堂之后暴露出潜在的问题。为了规避这样“无声的课堂”,学校开展的“健康季”“劳动季”“艺术季”等线下实践活动,让枯燥无味的教学材料堆砌转化为直接行动和充分倾诉。 复学后,教师的关注点从前期阶段的“文字表达”转向复学阶段的“有声语言”的有效衔接和均衡,锁定每个学生的兴趣,活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材料,使之化为学生灵感涌现的源泉,并在二者的巧妙衔接中激发课堂组织重构的活力。 按照“虚拟班级授课制”实施方案,中高年级每天每学科线上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20分钟的线上教学能否完成原先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随堂随访他们发现,以最终作业情况为衡量标准,短期阶段学生的固定学习成果产出较以前似乎并无显著性的差异。这说明教师提炼传授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不减少实际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打造教学的“营养输送通道”,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顺利实现了学习迁移。 该校的科学网课采用的是大单元教学,注重单元知识的盘点和进阶式学习,着力于实验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渗透,从而精简教学时间,投入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也为复学后的“精教”打开了新的窗口,精准定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尝试生活情境的创设,在学生脑海中播下具体的形象种子,再用较为抽象的概念与之联系,从而确保课堂组织重构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 (谢红灿 张沛) |
相关阅读:
- [09-03] 南平师范附小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