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20南平市两山论坛活动 > 正文

“美丽资源”孕育“美丽经济”

2020-07-31 08:58:4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村里停车位满了,请停到外面停车场。”26日,工作人员引导络绎不绝的车辆有序停放。周末,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石圳自然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

紫薇花开,游客在紫薇园中嬉戏;葡萄丰收,香甜的葡萄成了伴手礼;寻访朱子,朱子书院已颇具规模……带着记忆重返石圳的小李几乎找不到记忆中的画面。

“看到村口的香樟树,我还能认出这是石圳,潺潺流水、廊桥美景、农家饭馆,都是我根本想不到的。”小李告诉记者,原来的石圳,垃圾成堆,断瓦残垣,仅有留守老人和儿童,没想到摇身一变成了热闹的风景区。

从扫垃圾开始,石圳村的美被一点点挖掘,找到了发展旅游业的方向,步入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100多名村民返乡创业,去年游客数量超过40万人次。村里人感慨,只有优良的生态,才能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近年来,南平市立足市情,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各县(市、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整合乡村振兴办、人居办、宜居办、共建办等综合协调办公机构,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转化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实践。南平从“万人保洁”做起,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大格局,统筹推进农村人居品质提升行动,让乡村更加宜居,把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全市1635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方案,各地创新发展模式,涌现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恢复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原貌发展乡村游的,还有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

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谷园村的古厝古宅众多。“原先,家家户户的旱厕都在院子里,臭味弥漫、苍蝇横飞。”村干部吴恒樟回忆,2019年初,准备拆除村里70多座庭院的160多个旱厕时,说破了嘴但收效甚微。

谷园村改变基层治理思路,尝试干部群众一起干。全村70户常住户划分为5个保洁责任区域,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原先村主干“一肩挑”主抓整治工作的“独唱”,变成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各司其职的“大合唱”。

现如今,160多座旱厕已不见踪影,村里的古厝修旧如旧,恢复成独具特色的酒肆、礼堂。举办乡村艺术季活动、实施“古厝生态银行”机制……谷园村的蜕变,让人们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价值,原本沉睡的古厝资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乡村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如何让村民从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建瓯市小松镇渔村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胡耀斌充分发挥村内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建盏烧制、杨梅加工企业以及养蜂基地。

29日,养蜂基地里,蜂农们忙着收割蜂蜜。“首批300箱蜜蜂已开始产蜜,‘闽北渔村’品牌蜂蜜这几天就可上市。”胡耀斌告诉记者,他们的农家土蜂蜜礼盒已接到不少订单,预计年收益达30余万元。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两座山”如何兼得?石圳、谷园、渔村等村庄的生动实践,就是南平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取得成效的缩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3月,南平市委乡村振兴办制定出台《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试点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方案》,确保1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镇域范围所有行政村全域整治达标、110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品质普遍高于其他村水平。同时,创新“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套机制、一支村级物业管理队伍、一支村级清洁工队伍、一批先进有效的垃圾减量化技术、一架无人机监控巡查、一个检查督导团队,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确保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张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