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产生新动能——延平区塔前镇乡村产业振兴侧记
2020-08-28 15:33: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
东南网讯 盛夏时节,彩菊绽放,瓜熟蒂落。走进延平区塔前镇,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刚刚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参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鲜蔬菜被装箱运往省内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装好后用冷链运至海外,成吨的食用菌从标准化生产大棚被送入车间进行加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塔前镇处于延平、沙县、尤溪县交界,是省级生态乡镇和省定老区革命乡镇。近几年来,塔前镇借力乡村振兴东风,积极探索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的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融合、主体融合和利益融合,催生融合业态、培育融合主体、建立融合机制,从而把农业农村资源要素激活起来,形成了乡村产业从简单地种地养猪变革,升级为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多业态齐头并进的的大产业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方融合,内外兼修市场固产业 在塔前镇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虎山村的一处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中,几名农户正在忙着摘剪成熟的多头彩菊并进行捆扎打包,虽是盛夏时节,但身处高海拔的大棚基地,却并不令人感到如何炎热。 “这里的工作稳定,而且劳动强度也不大,每个月发放的工资可比自己单干种菜要多得多。”村民刘善星从2017年开始在基地帮工,如今已经成功升任成为基地的技术主管,不算加班费用,1年的工资可以到手六万元左右。 镇长陈家官告诉笔者,这个欣然花卉有限公司可不简单!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延平区花卉协会会员中产值业绩第一的好成绩,成为集种植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仅在该镇虎山村的一个花卉示范点面积就达到了113亩,平均年产值500多万,产品远销海内外;再加上位于该镇棚下村和赤坑村的其他种植基地的产出,目前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元,其打造的“我要花”品牌也享誉国内外。该公司更是帮助虎山村多名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难题,带动近百名村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有30%都是曾经的不达标养殖场的生猪退养户。 “我们公司每年大约需要发放的工资总数为300多万元,常用工80多人,员工的人均年纯收入可以达到4万多元。”欣然花卉公司总经理魏光仕告诉笔者,支撑公司为员工提供高福利的底气就是差异化种植加内外兼修、全面铺开的销售渠道带来的稳定年产值。 “基地采用多头菊与百合轮种模式,依托于高山高海拔生态优势,一年可以种植1季多头彩菊和1季百合,百合花有麦丹娜、帕拉佐、普拉芬多等20多个品种,多头彩菊则有100多个品种。” 虎山村地处840米的高山海拔区域,昼夜温差大的特殊环境为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光是欣然公司种植的多头菊每亩年产值就达3万余元,其中出口日本主用于祭祖的A级品售价更是卖到了单株2元多人民币。这些多头彩菊每年的2、3月开始种植,7、8月五成熟的时候采收,等10余天后运送至日本,正好是花开绚烂之时。 “等到菊花采收的时候,也正好是百合花种植时节。”魏光仕说基地种植的花卉全年两季皆可采收,其中产量的40%出口海外,30%在公司的连锁花店中零售,30%则面向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销售,形成了一条基本可以实现全年供货、抗风险能力较高的稳定花卉产业链。 品牌融合,多元合作谋发展 “近几年公司严格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已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被授权使用南平市推出的‘武夷山水’公用品牌对公司也是重大利好。”站在通往塔前镇西洋村的村路旁,可以看见数十座的白色大棚绵延仿佛无尽。这里是南平市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的一处大型蔬菜种植基地,上海青、长虹豆、黄秋葵、四季豆、佛手瓜……都是跃农公司当季主打销售的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 据公司董事长朱正辉介绍,公司在赤坑村和西洋村一共流转2000余亩的土地,自2008年成立至今,跃农公司始终秉承以“打造城市菜篮子农业领先品牌”为使命,近几年来更是加大了与福州、华东区域的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从产品的品质、安全入手,不断提升“跃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朱正辉说,作为2018年首批使用南平市“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的企业,公司有意识地运用品牌战略,将更健康、更安全、更美味的瓜果蔬菜推向消费市场,通过实现企业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产销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借助“武夷山水”这张名片,念好“品牌经”,种出“摇钱树”。 西洋村的跃农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有限公司只是塔前镇农业发展品牌化的一处缩影。近年来,随着闽北绿色蔬菜品牌知名度逐渐打响,延平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也渐渐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塔前镇充分利用优势高山平地标准化种植的优势,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品牌聚合效应,持续加强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积极与等省内外商客及大型商超合作,通过主打绿色牌、生态牌,促使果蔬种植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了一批带有塔前特色标签的绿色无公害果蔬和国家地标产品。不仅向市场提供了含金量更高的放心果蔬,也为优势农产品赋予了更多动能,助力村集体增财增收。虎山村出产的萝卜种植在山地旱田之上,吃“天水”(露水)成长, 个大、头圆、色白、皮薄、味甜、汁多、化渣、脆嫩,拥有省农业厅颁布的“无公害”产品证明,并已成功注册“塔前虎山萝卜”品牌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远销等地。 西洋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特地将基地建在远离工业污染源与生活区的高山沙壤土上,种植的佛手瓜、叶芥菜、紫背天葵、广东芥蓝等十五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可年产2880吨,带动了周边380户农民共同致富。而作为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的赤坑村福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则自2017年成立起便致力于品牌化运作,着力有机蔬菜的培育。其所研制种植黄瓜、茄子、辣椒、蚕豆四种蔬菜均在2018年获得了无公害认证,并在2919年成功注册“果梦晨”商标,与台湾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因为品质优异,合作社每日皆需向南平、福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提供4吨以上的高山新鲜蔬菜,产品供不应求。 利益融合,产业帮扶“摘穷帽” 在棚下村的欣然花卉种植基地,几位村民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挖沟造渠。“我爱人的身体不好,两个孩子都在本地读书,离得近也能方便照顾家人。”村民王永杍告诉笔者,自己一家6口人原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本人患有长期慢性病,在2017年脱贫以前,一直都在福州货运站做临时工,每天工作超过9个小时却只能赚取2000多元,除去房租饭钱后也剩不了多少,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后来王永杍经过镇党委书记介绍,来到距离所住地仅5分钟自行车程不到的欣然花卉种植基地工作,每月正常工作24天左右就能赚取3000多元,不仅稳定维持了家计,还能近距离地照顾家庭,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有奔头。 “产业帮扶是增收之本,要充分挖掘乡村功能价值,在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也不忘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据镇党委书记张钻球介绍,塔前镇近几年来专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好融合文章,为了更好地构建利益融合机制,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该镇积极发挥生态、区位等优势,在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的同时,致力于让农户收益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同步提升,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在村里做活,收入一点也不比去城区差,而且离家近,也方便照顾老人小孩。”赤坑村的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新赛说,3年前该村不达标猪场拆除以后,村里的171户养殖户全部转产转业,大部分都受益于赤坑村果蔬、花卉基地项目,留在了当地在企业与合作社打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代替生猪养殖成为了赤坑村的支柱产业,该村仅种植的桔柚一项年产值便达到了近千万元,成为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张钻球说,从2017至今,塔前镇全镇一共建设了设施大棚1060亩,拥有3家农业公司、3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8家,除了省级龙头企业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王牌企业外,还扶持了以虎山绿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2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的工厂化食用菌厂房年产能达200袋,预计年产值1350万元;而以虎山萝卜、茭白为主打的反季节蔬菜年总产值则可达到1350万元,以赤坑村桔柚为主的果树年产值亦达到了1600万元。全镇田地利用率、产出高,大多数村民在家安居乐业,西洋、虎山等村的耕地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户的经济收入也日益向好。截至目前,塔前镇已完成引导全镇635户退养户顺利转产,并累计帮扶贫困户18户18人,帮助每户贫困户年增收5000余元,实现了5个贫困村摘帽,全镇182户572人全脱贫;201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84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4元。(李韧筠 詹国兵 李步煌) |
相关阅读:
- [08-28] 延平大横:多措并举造浓氛围 齐心协力整治环境
- [08-28] 持续推动延平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 [08-26] 延平区乡贤座谈会在榕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