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与东平“小胳”的传说
2021-05-10 09:37:2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东平小胳是在政和东平人的酒席上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 政和民间对“小胳”一词的来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宋朝宣和三年(1121),时任政和县尉的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在某一秋日,深入民间明察暗访,途经东平时,偶感身体不适,便在一张姓屠夫家中歇息。这张姓屠夫的夫人擅长厨艺。她心想,县尉大人光临寒舍,机会难得,便想露几手厨艺,招待县官。 于是,张夫人迅速切下一大块新鲜的肥猪肉,然后用菜刀将其剁成肉酱,再盛入盆中,添加少许蔗糖后,又掺进适量的地瓜粉,拌匀成馅,放置一旁腌制待用。之后,她又挑选几个鸡蛋,敲碎,加入可食用的草木灰碱,用筷子搅拌均匀;等锅热时,用猪油润好锅,把蛋汁烙成金黄的薄皮。然后把腌制好的肉馅放入蛋皮中间,将其裹成胳膊状的长方条形,包好蛋皮,最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木制蒸笼中蒸制。为了便于熟透,她还时不时地用筷子在每个长方条上插几个小孔,待猛火蒸制2个多小时后,一条条油光发亮、色泽金黄的美食便出笼了。 张夫人端上蒸好的食物,邀请县尉大人品尝。面对眼前这刚刚出锅,热气腾腾、香气逼人的食物,朱松不免深感好奇。其实,此时的朱松早已饥肠辘辘,几口落肚,便觉得味道爽滑、甘甜清香、油而不腻,一连吃了数条。 张夫人见朱松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灵机一动,赶忙上前作揖说道:此物尚无称呼,县尉大人可否赐名?面对眼前这模样怪异,类似胳膊的长条状食物,朱松脱口吟诗一首:“小胳乃佳肴,微恙去无踪;问君何处觅,却在东平中。” 朱松与东平小胳的这一奇遇,一时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美谈佳话,“小胳”的叫法便在政和民间流传至今。 2018年,东平小胳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范永光) |
相关阅读:
- [11-09] 政和县举办东平小胳制作技艺大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