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阳:“带”动振兴路 绘就富裕图
2021-07-30 17:02: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讯 苍云入壑,闽岭耸峙。夜泊建溪上,朝看玉女峰。建阳,居于闻名遐迩的武夷山南麓,朱熹宋慈故里,建盏建本之乡,历来有“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之美誉。 近年来,建阳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坚持“市区一体、绿色发展、产业强区、书香建阳”发展思路,主动融入闽北新兴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八项行动”,扎实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进新建阳建设。 麻沙水南葡萄 建阳区摄影家协会提供 产业兴 乘着炎炎夏日,走进南平市麻沙镇水南村,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一格格玻璃大棚如明珠般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上,农民在大棚里面为新发的葡萄藤剪枝疏叶。 水南村,有30多年葡萄种植历史,现有葡萄园2600亩。2018年4月,水南村被确定为福建省“圆梦村”的试点村之一,“圆梦村”意在圆村民追求幸福过上好日子的梦。水南村以做强做优葡萄产业为主线,建设葡萄种质资源圃、引进葡萄优质品种、开展农林科技培训和发展“旅游+农业”等,大力发展优质葡萄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村一品”的实践在建阳区遍地开花:书坊乡钱塘村、水吉镇仁山村、麻沙镇扁溪村、麻沙镇水南村被列为2019年度“一村一品”示范村。建阳区生态资源丰富,盛产小白茶、水仙茶、桔柚、葡萄、白莲、锥栗、笋等农产品。近年来,依托这些优质农产品带动起来的产业成为建阳区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农民有了“铁饭碗”,才无后顾忧。疫情当头,建阳区积极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据统计,建阳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15万亩,粮食总产20.7万;完成水稻功能区划定31.5万亩,划定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建阳区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在全省首创“滴滴农机”新模式,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动现代种业创新、加大力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选认,强化构建产业发展支撑。 与此同时,建阳区多措并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稳中求进实现富裕梦。 强力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建阳区立足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全区现有和新种果树总面积10.8万亩,避雨设施栽培达80%。其中,桔柚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桔柚6万吨以上,年产值4.8亿多元。此外,吊瓜、蔬菜、淮山、茶叶、食用菌、水产养殖等亦是建阳区着力发展的产业。 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建阳区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泰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16家。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桔柚企业6家,建阳桔柚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完成认证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家。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 “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数据录入27276笔。 同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建盏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居民增收,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生产基地、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 产业兴,致富经。建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昂首阔步奔小康。目前,全区所有贫困村均实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2657户6333人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