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2021-12-29 08:44:5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项目先后推出60集宣传传统文化的系列动画短片,线上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不仅如此,“卡通朱子”还积极融入“武夷山水”公用品牌、文旅景区和地方支柱产业,形成了近70款实体IP产品。
这段时间,雷希颖正携手两岸青年与武夷山五夫镇党委,共同推进卡通朱子文化IP小镇建设。他说:“将IP导入既有旅游线路,能给游客带来朱子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文创和乡村建设备受台湾青年关注,我们有信心打造两岸青年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不仅能拓展两岸交流的空间,也为地方发展带来新鲜血液。”
无独有偶,作为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南平一中的范成忠老师,也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年轻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传统的民俗文化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活土壤,要在社会上自然形成风气很难。只有将其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与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仪式感相结合,才能焕发新生。”范成忠说。多年来,他依托南平当地汉服社团开展各类活动,穿着汉服体验朱子礼仪成为当地特色校园活动,朱子敬师礼走进了20余所学校。
近年来,在闽北各县市举办的十余场文旅类活动中,都能见到汉服元素与朱子文化的互动,依托闽北的田园、茶旅优势,朱子正悄然成为年轻人的“老朋友”。当地汉服社团也开发出了考亭书院立体模型拼图、朱子人偶摆件、朱子深衣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在论坛间隙,记者注意到了考亭书院内即将建成的道南汉服文化体验馆,该体验馆将实现汉服租赁及拍摄、“朱子四礼”展示与体验、传统文化培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举办等功能。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标杆
五夫故里、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南平市丰厚的朱子文化遗存,让参加考察调研的专家学者们印象深刻。
南平是福建省朱子文物遗存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南平先后投入专题调查经费30多万元,系统梳理辖区内朱子文化遗存,并进行造册汇总。据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朱子遗存有14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馆藏可移动朱子文物23件,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
如何串珠成链,更高层次规划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是摆在南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以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社仓为例,彰显了朱子的民本思想和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是能够发声讲述朱子思想的宝贵遗存。”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导赵金刚在其以朱子仁说为主题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的感受,也指出了南平市传承朱子文化的优势。“无论从硬件、软件来看,这几年南平市在朱子文化传承保护上的发展很快,下一步,可以立足挖掘朱子文化价值这一点,打造出南平自身的文化品牌。”赵金刚说。
作为此次论坛会场之一的考亭书院,位于南平市着力打造的朱子文化传承高地——“中华书院大观园”中心。目前,南平共谋划5大类29项朱子文化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8.78亿元,通过创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落实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的“一区五工程”,形成一条复现朱子生前足迹的“理学文化长廊”。今年,南平市成立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进朱子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朱子文化爱好者的智慧力量,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等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进一步搭建朱子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和物化活化的载体,打造最具特色、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朱子文化遗存宝地、研究高地、交流基地、产业洼地。同时,结合武夷山获评国家公园契机,积极谋划推动将南平列为文化特区,逐步实现将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文化产品价值。”南平市政协主席、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斌说。(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