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姚雨欣)记者: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请结合南平实际,谈谈对“四下基层”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袁超洪:“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这项工作制度从孕育到发展、从实践到传承,已经在八闽大地蔚然成风。“四下基层”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17次深入南平调研指导。2002年,曾经花了5天时间,到南平调研向农村选派干部的创新做法,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以及选派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流通助理下乡的工作机制,并在当年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署名文章。2021年来南平考察时又再次寄予殷切期望,指引我们不断把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在南平的生动实践。20多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大力推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聚焦“三农”突出问题,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有力推动闽北山乡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用心用情用力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为民情怀、担当精神、务实作风,着力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南平贡献。
记者:省委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请您介绍下南平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袁超洪:南平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省推进会精神,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注重把握精髓要义,注重创新实践载体,注重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衔接联动,积极探索“四下基层”亲民爱民为民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上,我们围绕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广“松溪讲习班”宣讲做法,组建市县乡三级理论宣讲队伍590支、宣讲员3998人,精心设计一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朱子文化、科技创新等系列“小而精”的讲习课程,探索创设了“板凳党课”“廊桥宣讲”“竹筏课堂”等特色载体,以“小话题”讲好“大理论”,以“小故事”讲活“大道理”,以“小视角”讲透“大主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调查研究下基层上,我们运用体检式理念和方法,通过更有针对性、深度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调研,着力在公开化、专业化、项目化、数字化、规范化上下功夫,探索实践党建、产业、生态、城市、安全“五大体检”,进一步把脉问诊、精准施策、解决问题。在信访接待下基层上,我们立足“茶乡”特点,推行“吃茶话事”制度,“以茶为媒”“以和为贵”,贴近群众、掌握民情民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纠纷,设置吃茶话事点1292个,协调解决矛盾纠纷2083件,办理民生实事1564件。在现场办公下基层上,我们更加注重转方式、重实效,一方面,我们大力弘扬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良好作风,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现场协调机制,开展建言献策活动2653场(次),现场研究解决问题1336个,提出改进工作办法举措4039条。另一方面,我们深化“企呼我应”工作机制,构建“企业开单、服务平台派单、专业团队接单、企业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周到服务”。9月1日运行以来,共收到92家企业反映的105件诉求,已办结95件,其余10件正在抓紧办理。
记者:刚才您提到“体检式”调研,南平如何用好这一工作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袁超洪:我们从南平实际出发,统筹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发展堵点痛点、聚焦社会风险隐患,通过把脉问诊、对症开方、精准施策,形成发现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链条式完整闭环。以“党建体检”助推乡村振兴,统筹组织市县乡村力量,开展跨镇域“交叉体检”,累计访谈干部群众1.7万人次,征求意见建议2300多条,全面分析全市1636个村班子运行情况。对130名评定为“一般”的村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摸排出的60个“不和、不强、不富、不稳”软弱涣散村,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原则,精准选派60名驻村第一书记,谋划村级发展项目1059个,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中更好地引领乡村振兴。以“产业体检”助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发源地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对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省创新研究院等外部资源服务机构,更加精准地梳理绘制竹、水、白羽肉鸡和氟新材料等4条产业创新链图谱,汇聚全国专利、企业、人才、政策等数据1.74亿条,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以“城市体检”提升城市品质,聚焦老百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专业团队,运用专业技术,深度查找“城市病症”,推动城市更新改造。目前,已制定8个方面107项“体检指标”,梳理城市短板问题241类,催生实施城市更新补短板项目185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4个、更新重点街区10条,累计完成投资374.9亿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态体检”护航绿水青山,聚焦“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的目标,全面对标对表全域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空气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全域主要流域水质实现Ⅱ类水以上、全域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四个全域”目标,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搭建数字“共享平台”,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推进土壤、空气、水域“体检”常态化运作。今年以来,南平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保持全省第一。以“安全体检”筑牢稳定根基,率先创新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库三单”信息化管理平台,打好“网格化+信息化+监管+执法”组合拳,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风险隐患“底数清、责任明、防控实”。1—10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5%、60%;前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9.5%,全省第一。
记者:南平如何把“四下基层”作为锻炼干部队伍、推动作风转变的有力抓手,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袁超洪:坚持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力弘扬廖俊波优秀品质,组织开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矢志奋斗,努力做廖俊波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一是突出常学常新。结合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基层宣传宣讲,赴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选派104名干部参与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等重点工作攻坚,举办各类培训15期1200多人次,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学俊波、做榜样、勇担当”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实干实绩。围绕实施“三争”行动,聚焦增绿提质、增强支撑、增进福祉、增创特色、增固底板“五增”目标,制定“三争”行动工作方案、考评办法、“三化五定”闭环落实机制,配套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搭建比拼发展平台,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全面掀起争优争先争效的热潮。坚持“重点任务、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察识别就跟进到哪里”,在重点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在重点项目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连续表彰6批111名“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推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横向比差距、纵向比晋位,勇夺各类“单项冠军”。三是突出关心关爱。大力实施“安心、安身、安业”的“三安工程”,开工建设11个偏僻乡镇干部周转房项目,切实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更好地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