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又是一年新春时,家家户户庆团圆。为进一步营造欢乐祥和、充满福气的“福”文化浓厚氛围,推动全市上下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东南网南平站策划推出“非遗送福贺新春”系列报道,聚焦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展示非遗匠人创作的“福”文化作品,让广大市民在品味浓浓年味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南网讯(本网记者 肖练冰 郑正华)“哇,这个剪纸上有龙!好好看呀。”近日,在“三浦并臻·福满浦城”文化集市上,浦城剪纸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龙。络绎不绝的游客惊叹剪纸上的龙活灵活现,展位内还有几个小朋友正在体验这项非遗剪纸技艺。
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泛地应用在浦城百姓的生活中,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2014年,剪纸(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展馆内展出的浦城剪纸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在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内,记者看到浦城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薇正在剪一幅“吉祥如意”。“这幅剪纸里,有一个聚宝盆,边上挂着两个如意,上面的‘福’字还缠绕着喜鹊和梅花,寓意着富贵长绵、吉祥如意。”张薇告诉记者,浦城人对剪纸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浦城剪纸通融南北风格,极富地域特色,用于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上,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浦城人对美好的憧憬。浦城剪纸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每种纹样背后均有延伸含意,开创了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
“浦城人过年都有剪福、贴福、祈福的习俗,像在新年祭拜的菜肴或者糕点上,都会放上一个形似那个物品的剪纸,比如鱼就是一个鱼形状的鱼花,猪是猪花,木鱼有木鱼花……这些我们也叫‘礼品花’。”张薇介绍道。主要用作喜庆的“礼品花”,花样多是以寿桃、如意、梅花、牡丹等传统元素为主,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正是依托着这样的民俗,浦城剪纸代代相传,连接了当地的历史和未来。
张薇老师在创作新年作品《吉祥如意》 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除了将剪纸运用于传统节日外,“剪花嫂”们也积极探索,将剪纸打造为年轻人喜欢的文创产品、艺术品等等。“一些企业也会找我们合作,像产品的包装、餐具上的纹样、手机壳、丝巾等等,印上结合产品特色的浦城剪纸,制作成精美的外包装或者图样logo。”展示架上,印着剪纸的茶叶包装显得特别而精美,与福州地域元素相结合的T恤销售火热,手提包剪纸文创更是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
一把小剪刀,几张红纸,简单的工具就能剪出漂亮的团花,欢庆的喜字,轻松直观的体验让剪纸这项活动在学生中格外受欢迎。为了广泛地传播浦城剪纸,结合志愿者活动和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浦城全县19个乡镇(街道)均已开设课外兴趣剪纸课。在认识剪纸的同时,又增强了青少年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张薇老师在创作新年作品《吉祥如意》 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在美术馆的展示墙上,挂着数十幅融合福建区域文化标识并以“福”为表达方式的《万福来朝》系列剪纸,其中一幅《福武夷》引起记者的注意。“这里面有大红袍、九曲溪、玉女峰……我们把这些武夷山的元素融合进‘福’里面,寓意武夷有福的意思。”《万福来朝》系列作品由100幅内容各异、风格统一的“福文化”主题剪纸作品构成,涵盖了福建的历史、人文、特产、区域、产业、环境、文化等内容的艺术题材,“一只鸡、一片叶、一座山、一根竹、一瓶水,这些就是提取南平特色元素的‘福文化’剪纸 。”张薇介绍说。《万福来朝》系列作品是对山水胜景与地灵人杰的展示,对八闽大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非遗、海洋、红色、闽侨等独特题材挖掘,对文旅形象和民间外交等内容的描绘,为读者建构一个全面、立体的福建画像,深入展现其内外之美。
百福来朝作品展 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我们每年都会结合新年剪一些新花样,去年我们大概创作了100幅的‘福文化’剪纸。”在龙年到来之际,浦城县剪花嫂剪纸坊内也有许多龙年元素的剪纸,《龙狮献福》便是其中一个。《龙狮献福》是浦城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冬梅设计,以福建民间春节、元宵时节舞龙舞狮祈福活动为场景,表达庆祝丰收,吉祥如意,驱邪避害,团结和谐,求吉纳福,繁荣昌盛。“龙年将至,希望人们在新的年份中万事如意,生活充满吉祥和幸福。”张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