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繁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aa
您所在的位置: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鼓岭缘”:穿越百年的故事 世代接力传承友谊薪火

2023-06-29 11:52 卢金福 林先昌 李贤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悠扬

论坛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东南网6月29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林先昌 李贤斌)“欢迎回家!”6月28日“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市举办,鼓岭山上放置展板欢迎美国“鼓岭之友”回家,他们来自不同家族,他们的祖父辈、父辈曾在鼓岭生活,留下的美好回忆和精神遗产,激励着后人一次次重返海外“故乡”,传承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佳话。

论坛《寻梦鼓岭》表演。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019.jpg

座谈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跨越百年鼓岭故事代代相传

盛夏的福州,天气炎热。从城区驱车半个多小时便到了鼓岭,山上的有着一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平均海拔800多米,夏季平均气温在24℃左右,让鼓岭自古就是一个避暑胜地。一百多年前,有大批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陆续到福州,不耐酷暑的他们在鼓岭兴建度假别墅,并发展起俱乐部、网球场、邮局等配套设施。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028.jpg

鼓岭万国公益社。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鼓岭故事要从一名美国老人密尔顿·加德纳说起,1901年还在襁褓之中的他随父母来到福州,在鼓岭度过童年,1911年随父母迁回美国加州。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ang,Kuliang”。

加德纳去世后,加德纳夫人为了实现丈夫的遗愿,也多次来到中国,却一直无法找到亲人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在美国的留学生刘中汉参加志愿服务时,去陪伴孤寡老人加德纳夫人,他得知了密尔顿与中国的情缘。“他们那种挚爱鼓岭的世纪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刘中汉便帮助她找“Kuliang”,但却一直没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加德纳夫人在丈夫的遗物中发现了11枚印有‘福州鼓岭’字样的邮票,这才有了眉目。”当时,刘中汉反认真分析,查阅资料,终于弄清,“Kuliang”就是中国福州的“鼓岭”。1992年4月8日,刘中汉以笔名钟翰在《人民日报》登载了《啊,鼓岭!》的文章,引起了关注,加德纳夫人也回到了丈夫心心念念的鼓岭。

李·加德纳是密尔顿·加德纳的侄孙,他曾于2012年和 2019 年访问鼓岭,并出席了鼓岭加德纳纪念馆的落成仪式。“这几年鼓岭建设得越来越好,鼓岭上的人对我们都特别好,我喜欢回鼓岭。”李·加德纳说,今后他和家族将继续讲好鼓岭故事,代代传承鼓岭情缘。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042.jpg

鼓岭邮局。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程高登父亲的姑姑程吕底亚在福建有50多年的办学生涯,创办了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学院前身)。为寻访程吕底亚的足迹,在2005年退休后毅然携妻子索尼娅来到福州,在华南女子学院担任外籍教师。

“当年,我的父辈祖辈在一年一度雨季结束时,他们都要到鼓岭居住。在鼓岭上他们有个房子,房子在邮局附近,我父亲他们常回忆鼓岭房屋、邮局和石油公司的事情,他们每年一次来鼓岭的避暑经历,并讲与我听。”程高登,祖辈在鼓岭上发生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鼓励他这些年不停地去探索鼓岭的奥秘。

毕乐华的外祖父柯志仁是一名外籍传教士,在鼓岭期间,曾帮当地人打虎除害,由他编撰的《华南鸟类》以鼓岭鸟类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她看来,鼓岭不是她的“第二故乡”,“这里就是我的‘第一故乡’,我女孩子(诸娘子)时就住在这里。”80多岁的毕乐华至今还能用福州话讲简单的句子,这次回福州她专程去见了自己在中国的“双胞胎”姐妹李怡英,这是她同年出生的儿时玩陪。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035.jpg

美国“鼓岭之友”重访鼓岭。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今年85岁的美国蒲天寿家族后人蒲光珠的父亲蒲天寿是福建协和医院最后一任外籍院长,曾在鼓岭有一间小诊所,常常帮当地村民看病,大家结下了友谊。

“小时候,我摔倒了或受伤了,当地的村民也会热情地帮助我,我们就像一家人。”蒲光珠这次回福州还带孙女凯茜一同前来,用影像记录下所见所闻,让这份鼓岭故事代代相传。

共创未来中美人民友谊生生不息

“这是我们带过来的友谊菜。”在鼓岭踏访时,穆蔼仁家族后人穆言灵看到陪同的工作人员拿着的一把韭菜兴致勃勃地说,韭菜在鼓岭又叫亥菜。早年,在鼓岭避暑外国人,从国外带来了这种蔬菜,还送当地村民分栽,村民问这是什么蔬菜,听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以为是向他打招呼,就回了一声“嗨”,村民就把这种菜命名为“亥菜”。

这份友谊穿越了时空。穆言灵表示,每个鼓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之处,但我们可以建立友谊,而且这种友谊可以代代相传。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050.jpg

穆言灵在鼓岭参访。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今年60岁的郭联辉,他爷爷郭功柿从小自学英语,当年不仅常有外国人来鼓岭找他爷爷做向导陪同,他还受到了与加德纳夫人座谈邀请。

“爷爷说鼓岭外国人还是比较好相处的,比较爱护小孩和老人。”郭联辉提到,他家旁边现在仍保留一口“本地外国公众水井”,小时候爷爷经常就在水井旁,讲鼓岭本地人与外国人友好相处的故事。外国人还鼓励帮助鼓岭的小孩念书,早些年还有不少鼓岭的老人会讲英语。

林轶南长期从事福州近代史研究,并与穆言灵组成了“跨国组合”,已经完成了鼓岭的一系列场馆的展纲、解说牌、鼓岭历史文化研究报告,以及“家谱”网站和一些建筑的查找和复原。之后他想继续完成“鼓岭共同记忆博物馆”、鼓岭口述史计划和更多鼓岭后裔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完成鼓岭文化的延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6月28日,在福州鼓岭万国公益社举办“鼓岭之友”座谈会上,还为穆言灵、程高登颁发福州市“荣誉市民”证书。中美各界人士在鼓岭共同种下了桂树。“这树就象征着友谊,生生不息。”穆言灵说。

程高登表示,缅怀过去,是为了创造中美更好的未来。他愿做中美交流的使者,促成双方在教育、人文等领域合作共赢。

微信图片_20230629093101.jpg

共同种下了桂树。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中国有句谚语‘薪火相传’,火炬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美中之间的友谊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培育这种友谊,并将其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美国驻广州总领事耿欣表示,鼓岭故事表明,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形成的纽带超越了世代和政治,体现了我们固有的人类共性。

全国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说,“鼓岭故事”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珍贵佳话。人民友好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相信只要双方人民互相尊重、互学互鉴,就一定能把中美源远流长的民间友谊继续发扬光大。

在论坛上,还举办了纪录片《鼓岭鼓岭》开机仪式,该片将以主人公家中珍存多年的信件为线索,串联起历史与现实,展现跨越国度和文化的友情。将于明年在美国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播出。美国A+E电视网中国业务代表刘思沅表示,对于曾经在鼓岭度过美好时光的外国友人来说,鼓岭包括了跨越国度和文化的友情、对中国文化的沉浸体验和人类对纯真和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推荐阅读
东南网全球站点
FJSEN Global Sites
东南网美国站
东南网澳大利亚站
东南网香港站
东南网菲律宾站
东南网阿根廷站
东南网马来西亚站
东南网日本站
东南网新西兰站
东南网英国站
关注我们
Follow U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东南网海外部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
合作媒体
Associated Media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