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第六届印象福州大赛 > 征文作品 > 13-18岁赛区 > 正文
新西兰余迅参赛作品《印象福州之美食的魅力》
2023-09-20 22:01:30 余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文琳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之美食的魅力》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余迅

年龄:16岁

国别(地区):新西兰

选送单位:新西兰奥克兰树人中文学校

指导老师:翁奇曙

印象福州之美食的魅力

作为对美食充满兴趣的我来说,总喜欢上网查找各国的美食,而我又特别喜欢中国的美食,吃中餐让我非常开心,就如“海南鸡饭”、“北京烤鸭”等等。今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城市——福州,它出现在我的眼前。福州有迷人的风景,有蜿蜒的河流,绿树成荫街道,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氛围。

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福州,但是我非常想亲自品尝那里的美食。我知道福州在海边,因为我的家乡也在海边,所以我想像中的福州一定与我的家乡一样美。那福州美食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通过资料的查询,我发现它融合了多元的烹饪技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烹调风格,将外来调味品和传统福州风味的菜肴结合,成为了烹饪创新的典范。例如,传统的福州鱼丸汤,可能会被重新演绎,加入当代元素:比如说创新的汤底或配料。这种创新建续了福州美食的精髓,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新颍味道的期待。福州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门艺术。

妈妈常常叫我大鸭嘴或大胃王,因为我喜欢吃而得此名。当我继续搜寻福州的小吃时,“锅边糊”这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锅边糊又称锅边糊、鼎边垂,是福州的一道特色的小吃,常常与海边蛎饼、虾酥、芋粿、油条,生煎包等一起享用,成为当地早点的必备品。这种美味的小吃近些年已经传播到海南、中国台湾等地,成为福州人的骄傲。

“锅边糊”已经成为福州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异国他乡,一提到”锅边糊”,游子们就仿佛置身于家乡的怀抱,勾起了他们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清代郑东廓在他的《福州风土诗》中写到:“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然而,锅边糊的来历也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经常遭受倭寇的骚扰。戚继光带领军队入闽剿灭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拥戴。当地居民常常主动送来粮食和食材,犒劳着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达福州南郊,当地乡民为了热热闹闹地招待他们,摆下了丰盛的八仙桌,准备了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食材。然而,就在这时,倭寇再次袭击,戚继光立即集结队伍准备应对。当地居民焦急地要求戚家军吃饱了再出战。于是,有人想到了将大米磨成浆,加入各种食材混合煮成清汤,然后涮米浆于锅边。不到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锅边糊就做好了。众将士吃饱后,投入战斗,最终消灭了倭寇。每当人们享用这道美食时,都是在怀念民族英雄和缅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如今的福州人正传承了这种精神,建设自己的家乡,用美食吸引八方游客,用美食传播中国文化。在万里之遥的新西兰的我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我要向我的当地朋友介绍这美味小吃,有一天我也希望能带上他们,一起去品尝,去游览中国的山川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