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长乐猴屿乡不断求索创新——打好侨牌聚侨心 乡村振兴传佳音

2024-03-28 17:22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勇

风光优美的猴屿乡。姜亮摄

乡村振兴不可“千村一面”,必须因地制宜,保护好、传承好地域文化。秉承这一理念,长乐猴屿客观分析自身——特色是“侨”,全乡3.8万人口中有3.3万人是海外侨胞,他们敢闯敢拼、爱国爱乡,乡村沉淀了内涵丰富的华侨文化。不过,全乡常住人口5295人,乡村振兴存在人口动力不足的问题。

基于冷静分析,猴屿展开积极探索:首先,践行“三问于民”,落实“三问于侨”,向侨胞侨属问需、问计、问效;其次,突破路径依赖,根据自身特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找准猴屿在全区、全市发展的定位,凝聚侨力抢抓机遇。

这个路径找得准不准?记者日前走进猴屿瞧不同、瞧成效。

文旅酒店动乡愁

车辆刚驶入村道,此起彼伏的打桩声便回荡在耳畔。循声探访,记者来到紧邻国道的一处平整地块。“未来这里将建成一座定位中高端的文旅酒店,补齐猴屿乡文旅住宿短板,打通全域文旅的闭环。”猴屿乡党委书记林俊成说。

据悉,谋划建设酒店可不仅是出于发展文旅产业的考量,也是受“三问于侨”的启发。乡里文旅分管干部介绍,侨胞长居海外,侨屋闲置日久,每次回来打扫十分费劲,所以多数人都选择住在城区酒店,或是借住在亲戚朋友家。通过多次沟通,许多侨胞表示乐于见到乡里兴建文旅酒店,也方便他们回乡探亲。

更令人动容的是,侨胞侨属的支持不只限于言语,更体现在行动上。文旅酒店建设用地位于猴屿张村,面积25亩,涉及的侨胞侨属都无偿出让宅基地,支持乡村振兴。“他们爱国爱乡没有豪言壮语,都是通过具体行动来落实。比如侨领张子霖就提出,项目部工作人员可以去他家吃饭,把车停他家的院子,有什么问题他也愿意出面调解,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项目部经理激动地说。

将“三问于侨”贯穿于项目谋划建设,不论是酒店外观、内部装修、周边景观、运营模式等,猴屿乡都通过电话、微信、连线视频等方式征求侨胞侨属意见。“以外观设计为例,我们提供了‘南洋古典’‘邮轮归航’‘现代中式’3套方案供大家选择,‘南洋古典’方案的呼声最高,我们最终也选定了这个方案,正加快实施,争取用一年半时间建成。”负责这项工作的猴屿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陈代武说。

“我们这些‘侨后代’,大多是沿着郑和下西洋路线走出去的水手的后代,先去南洋、再闯欧美。南洋对我们而言,是创业的起点,也是猴屿番客文化传承的起点。”华侨郑孝煌说,这个方案中,他尤其喜欢灯塔外观的设计,“在南洋番客眼中,灯塔代表国与家,这不单单是一个设计,更是我们猴屿侨胞情感和信念的寄托”。

侨家别墅不住人

在侨村,侨家别墅并不稀奇,可稀奇的是,侨家别墅里不住人,而是大中小企业的办公场所。这,正是猴屿摸索出的新模式——通过闲置侨屋出租,发展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文旅经济。

据悉,猴屿乡共有侨屋3756栋,其中一半闲置。一边是闲置的侨屋,一边是紧俏的土地,猴屿在矛盾中寻找平衡,想出了活化利用闲置侨屋之法:

搭建平台——成立福建(长乐猴屿)华侨房屋保护和开发中心,实现政府搭台、侨胞支持、企业管理。乡属企业江左明珠旅游开发公司对闲置侨屋进行改造,分门别类转租。

制度保障——出台《猴屿乡促进民宿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支持民宿经营者入驻;出台《猴屿乡发展楼宇经济若干办法》,以优惠房租吸引企业入驻。

推出奖补——截至目前,首家民宿猴屿“番客故事”、首家康养类养生馆、首家西餐厅等获得奖励,猴屿还对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实行租金优惠,并支持办公场所装修提升。

猴屿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出的模式有没有奏效?一组数据亮出成效:截至目前,猴屿乡已租赁房屋56栋,并对其进行重构与改造;引进企业161家,形成海峡人力产业园、游龙电商产业园、数科产业园等平台业态;打造了党侨同心馆、华侨书院、家风馆、海防文化馆等一批公益场所,同时强化了该乡文旅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

侨屋出租不仅凝练出可喜的数据,还发生了鲜活的故事。

红安河畔有一栋5层侨屋,一企业将其租下,打造成“星创天地空间”,已吸引23家企业入驻。“猴屿乡的招商引资政策很有诚意,而且这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创业平台落地。”该企业负责人说。

屋主郑德兴远在国外,也乐见其成。“一年能拿几万元租金,还有人帮忙打理房子,省心又省力啊!”

发展战略定位准

今年春节,侨胞张立君回乡,迫不及待地跟着村干部参观了猴屿张村的景观提升改造效果。

一栋栋由青砖、红砖筑成的小洋房古朴整洁、颇具质感;一抹抹翠绿的微菜园、花圃点缀在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鸡笼山上的戚继光公园焕然一新,与猴屿乡特有的山海之景相映成趣……

瞧着眼前景色,张立君感触颇深。因为,她也是此次景观提升改造的参与者之一。张立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室内设计和色彩研究,2021年起参与家乡的景观提升改造。于她而言,这是传承,亦是接续。“老一辈华侨用资金帮猴屿乡改变了面貌,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现在我们也想尽自己所能,为猴屿做些事情。”

猴屿的“侨”爱国爱乡,不遗余力支持家乡发展。猴屿也全力以赴,凝聚侨心侨智侨力,谋划乡村振兴蓝图。

“猴屿沿国道发展,前有琴江满族村,后有闽江河口湿地和梅花古镇,在长乐发展全域旅游的图景中,我们就像扁担的支点,必须起到挑起来的作用!”乡长林珊介绍,猴屿乡正大力实施“1266”发展战略。

“1”即一个定位,要打造文化猴屿、爱国侨乡、进步福地;“2”即两条主线,做到动静结合,“动”就是通过开展文娱活动吸引游客,“静”则是打造静态项目建设系列休闲基地;“6”即六大品牌,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森林村镇、国家级卫生乡镇、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个“6”即六张名片,分别是爱国爱乡文化、侨乡拼搏文化、乡村农耕文化、求学奋斗文化、生态康养文化、清雅禅修文化。

下一步,围绕“1266”发展战略,猴屿乡将全力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党建引领示范,推动侨乡文旅示范,推动平台经济示范,推动数字管理示范和乡村振兴示范。(蒋雅琛 宋亦敏)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