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本届高博会首设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展专区——探索产教融合的闽台范式

2024-04-17 16:4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勇

率先在大陆开展大规模、成批次高校学生赴台学习;

率先在大陆出台关于两岸职业教育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率先实施台湾教师引进资助计划和所在单位直接聘用技术职务政策;

72所福建高校与118所台湾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其中38所高校具备招收台生资格,基本实现公办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全覆盖,累计逾万名台生来闽就读;

……

15日至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举办。在本届高博会首设的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展专区,福建推动闽台高等教育领域融合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赞誉。

在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学术活动中,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谢颙丞梳理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历程——经过2008年至2016年间的快速发展,福建成为两岸高校合作交流最为密集的地区,与台湾高校合作专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通信业、建筑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紧缺人才领域。其中,“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两岸在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教师互聘、科研成果共享等资源互补型合作项目的规模上仍有待提升。”谢颙丞坦言。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台单独招生的试点院校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对台招生专业多达72个,涵盖本硕博三个层次,台籍生数量长期位居福建高校前列。

“我校2010年起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计划,推动文化产业管理等8个专业与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等6所台湾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目前累计联合培养毕业生近4000名。”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介绍说。

专家们认为,要发挥两岸高等教育的各自优势,推进双方办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培养合力。

“联合培养的目的,是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认为。

他建议,两岸高校要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势学术资源开展合作研究,共建共享特色化、专业化、开放型的两岸高校学术研究平台。同时,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前沿、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两岸高校在储能科学、能源材料、数字技术、海洋科学、“双碳”等重点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本届高博会上,43所福建高校与89所台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交流融合成果集中亮相。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对于释放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聚焦两岸产业结构融合度和互补性,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增进两岸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专家们一致认为。

多年来,闽台高校积极搭建开放合作研究平台,共同建设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创新平台等,重点聚焦闽台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合作开展基础研究。闽台高校科研团队人员联合科研攻关,共同申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1年12月以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海峡联合基金,支持闽台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项目100多项,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专利,对促进闽台两岸项目对接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我们正在打造人文类、产业类、金融管理类学科服务集群。”王长平表示,福建师大正在布局建设2至3个促进两岸行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技术学院或现代产业学院,还将完善闽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学校分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着力推动闽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专家们建议,应继续对接闽台产业科技融合创新需求,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协同建设闽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

“在传统文化保护体系的数字化技术标准上,台湾较有经验。两岸高校可以助力整合数字化技术,探索制定标准与规范,共建中华文化数据库。”谢颙丞建议。(记者 储白珊 蒋丰蔓)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