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频道 >  今日福建 > 正文

产权变股权,老宅活起来——福清江镜侨厝文化走向全国

2024-04-29 17:41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勇

福清南宵村古厝。本报记者 石美祥 摄

福清江镜镇自古海丝古渡密布,保存有众多海丝历史文化遗存,不少村落古厝连绵,且建筑风格颇具特色。近年来,江镜镇采用成立农村古厝合作社等方式,让村民老宅产权变股权,走出了一条古厝活化利用之路,让全国更多人认识福清,感受侨厝魅力。

记者日前在江镜镇南宵村采访时了解到,南宵村的“下和洋古民居群落”形成于清代和民国年间,风格多样,人文气息浓厚,如高由禧院士故居、下和洋小学、百年基督教堂等极具文化价值的古厝鳞次栉比。

2020年,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成立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厘清古厝产权和使用权,让拥有古厝的村民产权变为股权,每人股份以拥有继承权的古厝面积计算,村民占71.2%,村集体占28.8%。目前,下和洋自然村一共有13座古厝、3座学堂旧址加入了合作社。

一处挂上“侨贤之家”铭牌的砖石结构古民居,便是华侨高仁德的故居。记者看到,古厝前后共两座,中间设有采光天井,双坡顶结构。在古厝的正面,上半部分砌红砖,下半部分方石块整齐码起,地域特色鲜明。如今,透过檐廊,仍旧可以从每片砖瓦、每根梁栋上看到古厝依稀透出的或雅致、或灵动、或威严的风格和韵味。

高仁德是下和洋村走出的侨贤代表之一。晚清时期,他远渡重洋到印尼创业。事业有成后,他往家乡寄回钱款起厝,还筹建了福清市第一所完全小学——下和洋学堂。此后,高仁德持续热衷于公益事业,20世纪80年代初还捐资筹建了下和洋小学,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对于“网红”村南宵村来说,古厝是乡村振兴的家底,但如何发挥家底作用则是长期课题。近期,游客走进南宵村,很容易注意到古厝群前一大块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对于古厝的保护前几年经历了一个高峰,眼下我们正在开发上寻求新的出路。”南宵村党委书记薛尔辉说。

村里近期在古厝群前平整了一块约30亩的土地,计划打造古厝研学体验游项目。利用古厝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招引游客,利用新地块丰富旅游项目、增加乡村游功能,让游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研学活动、团建娱乐等。

南宵村的古厝声名在外,不远处的岸兜村古厝则是新晋“网红”。今年初,央视《古厝里的中国》第二季“侨厝诉乡愁 悠悠家国情”直播活动在岸兜村举行,福清独特的侨文化通过一幢幢侨厝传递给全国观众。

始建于1937年的岸兜村乾昌当铺,是当时福清县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洋楼,虽以福建传统民居为本,但建筑内部融合了不少伊斯兰建筑元素。大门两侧门窗皆为尖拱洞形,一楼、二楼两侧门窗也多如此;建筑内雕梁画栋,木制构件精细、美观,与钢筋窗户、水泥柱、瓷砖等现代建材相得益彰,处处体现出中外合璧的建筑特色。

如今,该古厝内最大程度保留原貌,精心布置起诚信主题展馆,分为乡村发展、华侨建设、诚信家风等主题篇章。

福清侨乡博物馆馆长毛胤云说,在福清,一幢幢风格各异、中外融合的侨厝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福清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福清独特的文化符号。

东南网海外频道联系电话、传真:0591-83729159
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