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位艺术家共解花语 点亮江南文艺特色

2017-12-22 18:46 魏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新华网南京4月1日电(文/魏薇 摄影/徐牧星)4月1日下午,“江南叙事·第四季·花”艺术展,在可一美术馆开幕。以“花”为主题,艺术展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艺术家,以水墨、油画、版画、影像、雕塑、装置等不同形式,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美协主席周京新先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先生发言

艺术家:花是江南意象的具象深读

花是艺术家重要的创作题材,本次展览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面貌,35位艺术家用丰富手段阐释各自独特花语。既有传统绘画材料表现的“花”,有用鲜花为材料画出的画,有以汉字“花”做成的影像作品。其中,五千支玫瑰做成的装置作品,不仅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更是让整个展厅,弥漫着花香。而当观众在室外游园赏花时,花从实物到艺术作品的对照,给人更多的感触。

“花”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苏新平,他的参展作品是《风景系列》和《灰色系列》,反映人与自然的一种共生关系,作品《风景系列二-22号》,犹如沙漠中的骆驼刺。他认为,以花作为江南叙事的载体,不同的艺术家作出不同表述,本身就是着对江南的书写与再造。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周京新的参展作品,是以纯粹笔墨“写”出“花”的独特意象,他说,“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与江南、春天特殊的季节应景,也能做到小中见大。在统一命题之下,看每个画家如何表达,是有意思的各显神通。

在年轻人的绘画作品中,“花”被呈现出更加自我的特质。来自湖南的八零后艺术家何玲,参展作品是一件现场制作的名为“溢与抑”的玫瑰装置,这件作品,用一个冰箱和三千多支玫瑰做成,场面十分壮观。何玲解释说:除了视觉的冲击,观者面对这样的组合,可以立刻想到“情感与爱的保鲜”,也可以有更多想象。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发言

可园:江南特色的风情园

每到4月,可一美术馆江南叙事主题艺术展便如期开展。连续四年,可一美术馆不仅创下自己的策展品牌,也将江南意象、江南文化的当代建构与解读向深度推进。

可园地处宝华山西麓,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让可园区别于国内外所有的艺术区,可一美术馆馆长钱晓征认为,江南独特的气候、物候早已成为江南文化的禀赋特质。这种特质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当下,可以有当代话语的全新发挥。可园从规划一开始,就确定了将艺术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定位,让大众走进可园便走进最具江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自然而然走进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先生发言

目前,可一艺术村已初具规模。入住可一艺术村的艺术家,是名副其实的园区业主,所有的艺术家工作室,根据艺术家的需求量身定制,让艺术家成为园区真正的主人。目前入住大多是职业艺术家,通过开展文化艺术主题活动、定期开放艺术家工作室,进一步扩大艺术区的影响力。

现场艺术品吸引观众驻足

作为可园的核心艺术机构,2014年开馆以来,可一美术馆以艺术展览、学术研讨、诗歌集成、影像等多种形式,对“江南”美学主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探讨。每年4月,樱花开放,举办“江南叙事艺术展”。每年5月,玫瑰花开,举办“可一艺术村春季艺术沙龙 ”,展出可一艺术村全体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沙龙期间,开放可一艺术村的艺术家工作室,全方位展现可一艺术村艺术家的创作、生活。 每年10月,桂花盛开,举办“国际诗歌艺术集成”、“戏剧音乐艺术节”,同时举办现代艺术大展。期间,开放可一艺术村艺术家工作室,开展艺术与诗歌、戏剧、音乐、文学的深度交流,促进艺术创作。

观众对可一美术馆艺术商店的艺术衍生品充满浓厚的兴趣

依托可一艺术村、可一美术馆,可园每年定期举办这三大活动,持续产生影响。依托可一美术馆、百余栋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向文化艺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化和数字出版产业方向发展,形成新型文化艺术规模性的产业链;以可园为基地,围绕跟艺术有关的产业,如艺术品经营、收藏、展览、艺术衍生品开发、艺术培训、艺术教育、文化艺术旅游等,将艺术品经营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