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福建杂剧作场戏学术考察活动在永安市槐南镇开幕,使深藏于永安市槐南镇槐南村、大田县文江乡朱坂村的杂剧作场戏文化,宛如一朵乡土艺术奇葩悠然绽放、香飘四海。 此次学术考察活动,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永安市政府、大田县政府共同主办。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所、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和福建、台湾、韩国等地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活动。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永安、大田的杂剧作场戏,既有诸多古杂剧因素的遗存,又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间色彩,是我国早期戏曲流传与地域宗族、宗教、文人以及传统社会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深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古老独特的艺术形态。其剧本文学,对于研究福建乃至我国早期戏曲,具有极为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和不可多得的参鉴意义。 目前,在槐南镇流传的杂剧作场戏,被当地人称为“张大阔公作场戏”,已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永安、大田的杂剧作场戏,之所以能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价值之所以能不断被挖掘出来,离不开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叶明生的努力。正是他最早在田野工作中,发现了这一珍贵的古杂剧遗存形态。之后,他又带领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的一些研究人员,对作场戏的剧目文本、表演形式、音乐唱腔、传承体制、科仪操演以及区域社会结构、宗族祭祀、非遗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 开幕式后,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们,还与当地群众一同观看了槐南镇的民俗文化表演,并将以学术座谈会的形式,就永安、大田两地的杂剧作场戏进行研讨。 (作者:彭峰 魏兴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