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开展“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专题询问。 2018年8月1日,市人大代表调研清流嵩溪光伏农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新时代,新作为。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做到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着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为新时代新三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助推打好攻坚战役有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党中央作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决策,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事关全局的关键性工作,把助推“三大攻坚战”作为学习践行新思想、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中之重任务抓紧抓实。 在“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首位。这其中,金融风险更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为此,在助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上,市人大常委会一点也没含糊。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市本级政府债务情况报告,加强和改进对市本级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督,督促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行为,加快不规范举债整改,防范化解市本级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市政府加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注重防范农村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因素,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如今,我市“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正有序开展,并初步实现“户、村、镇”信用评价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下达农户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305.16万元,项目期内共为5308个农户提供生产性贷款担保,为农户担保总额8.32亿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助推精准脱贫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也有“点睛之笔”。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落实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听取审议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报告,督促市政府加快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脱贫质量。同时,结合市委关于走访慰问挂包帮扶贫困户的部署安排,开展扶贫慰问调研,以专报形式向市委提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统筹使用扶贫资金、简化扶贫对象就医手续等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 督促有力,落实有效。 市政府进一步探索创新“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市共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3.72万户、10.55万人,并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2018年5月,我市专门印发《三明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2020年)行动计划》,以建设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提高脱贫质量,全市101个村开展了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共有1031户贫困户、2994名贫困人口享有股权收益,试点村平均每个村分红2.1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分红310元;全市有23个乡镇开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试点工作,引导林农特别是贫困户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为贫困村、贫困户量身打造生态产业扶贫新模式。如在光伏扶贫上,推行“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全市已有478个贫困村,7388户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5.3万千瓦。 助推污染防治,共护碧水蓝天。 市人大常委会紧盯环境突出问题的解决,听取审议2017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扬尘治理、流域保护、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农村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意见,督促市政府按时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监督,推动市政府加强固废防治工作,抓紧实施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和金利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 你有呼,我有应。 市政府实施“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五大工程项目1000多个,着力改善辖区环境质量,提升群众获得感。 目前,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63万吨,综合利用率92.3%;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6.26万吨,综合利用率94.3%;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43.0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8.85%。 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工作被市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区弃土场(含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工作,确定在梅列区斑竹溪、三元区槐林和黄坑选址建设3座弃土场,并列入2018年“城市双修”行动计划,规划总容量约2200万立方米。 健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运行良好,处理规模达6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中。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态之基。 我市地处闽江上游,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境内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沙溪、金溪和尤溪三大河流,均为闽江重要支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7条,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3条。 共护碧水清流,事关群众福祉,事关长远发展。我市护水治水情况如何、效果怎样?2018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河长制”工作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推进“河长制”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金溪、沙溪、尤溪三大流域河道管理与环境整治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针对“河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开展持续深化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涉砂行为等5个专项行动,持续强化流域保护与管理,不断提升流域环境质量。 在我市,“水面有人管护、界面有人测评、问题有人督办、责任有人承担”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8年前5月,考核我市的110个小流域的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104个,占94.5%;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100%,水质位居全省前列。 切实提升立法质量有为 坚持立法为民,实现良法善治。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突出地方特色,回应群众关切,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地方立法原则,统筹做好立法调研、起草、论证、审议等各个环节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需。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是三明市区饮用水的主水源,水库水源质量事关市区饮用水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林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人民群众对饮用水安全和水质的要求和关注度也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市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建议。尽快制定一部符合保护水库饮用水水源实际的地方性法规迫在眉睫。 群众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经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将市区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五年立法规划,并经市委审定同意,作为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正式项目。 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水库水源保护区开展立法调研,通过召开立法座谈会、立法协调会、委托省人大论证、发函咨询和挂网公开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市人大代表、立法咨询专家和当地村(居)民、水电企业的意见建议,就矛盾突出的立法争议事项进行研究,形成共识。就矛盾突出的立法争议事项进行研究,形成共识,并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会议三次审议,于6月21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2018年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批准了《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出台的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为更好地规范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域内的各类活动,加强水库水源保护和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依据。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主管部门职能有待理顺,还存在损毁、占用绿地或者改变绿地用途现象。 那么,如何破解存在问题,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园林绿化是破题之道。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立法调研,主动提前介入、协调推进《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多方研究论证绿地率控制、异地绿化建设补偿、管护责任主体等重点难点问题,并已完成条例(草案)的一审。 立法不易,重在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推动法规实施,把“检查执法、检验立法、推动用法”作为着力点,采取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检查,从普法、执法、用法、守法等各环节全面检视法规实施情况,对立法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深入剖析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综合执法体制缺位、法规确立的行为规范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着重从普法宣传、配套制度、执法机制、问题整改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推动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 抓责任,落实市容环卫工作;抓治理,解决城市管理顽症;抓短板,完善民生基础设施;抓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规范,提升依法治城能力……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市政府贯彻实施《条例》下了实功夫、花了大力气。 依法依规治理城市管理顽症,推动城市长效管理,而这,带来的是整洁亮丽的城市容颜、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备案审查工作,明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程序、范围、标准以及反馈的时限,及时对接备案审查电子信息平台,健全和落实年度报告制度,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水平。 一年来,共审查市政府报备的规范性文件42件、规章1件,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维护法制统一。 全面加强监督工作有效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总体上比较顺利,规划目标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进展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迈出了新步伐、创造了新亮点。‘十三五’后半期,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对实施进展情况较好的指标和任务,继续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力争提前完成;对进展滞后的指标和任务,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2018年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关于三明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 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加强监督,推动经济发展,自然被市人大常委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聚焦国民经济运行。在听取审议“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外,还听取审议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就完成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重大项目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督促市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抓好五年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实施。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实施新一轮技改提升行动计划情况调研,推动市政府落实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创新基础、加强项目实施,增强我市创新驱动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听取审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情况报告,推动市政府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扶持龙头、鼓励创新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针对继续推进核电项目、加快石墨和石墨烯以及稀土产业园建设等事关发展的重大项目向市委提出建议,助力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抓“老”育“新”,换得产业花开。走进企业车间,处处可见忙碌的生产景象。 传统产业方面,全市汽车及机械装备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59家,12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冶金及压延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1家,逐渐形成以三钢集团钢铁冶炼优势带动的钢材深加工产业链,以福建省金瑞高科有限公司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将乐)半固态技术研究所为技术核心的轻合金制造产业链。林产加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54家,其中国家级林业(农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业(农业)龙头企业45家。 新兴产业方面,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共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9家,药品生产文号222个;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从无到有,翔丰华、泰启力飞、鼎丰碳素等8家企业落地;氟化工产业拥有企业8家,氢氟酸年产能已达13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稀土已探明资源储量(轻稀土氧化物)34.1万吨,注册成立了三明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和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全市稀土资源的开发。 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47家、超5亿元企业192家、超亿元企业1048家。 财应为民理,财须为民用。 2018年1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实现了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市级268家预算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市人大常委会都可以即时查看,管住政府的“钱袋子”也因此有了更加有利的监督手段。 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的建成使用,由此实现了人大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实时在线全过程监督。这是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下人大预算监督模式的创新,是我市预算审査监督工作的重大突破。 审查监督政府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责,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依照预算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听取审议决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2017年决算、2018年预算调整方案,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督促市政府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监督力度,切实推动民生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千家万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人们迫切地希望让更多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实现更加美好的义务教育需求。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 市人大常委会将人民关心的教育工作列入监督计划,深入分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义务教育领域有哪些具体的表现,通过执法检查、跟踪检查和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助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真正做到“督”在民生关键处,“效”到人民心坎上。 “解决市区学位容量不足问题还不够到位,市区教育资源的供给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大班额’现象难以消除”“统筹解决比例失衡、‘超编缺员’等教师队伍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县(市、区)城乡教师交流仍不顺畅,师资配置难以均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研究具体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如加大经费保障,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幅度超过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市招聘新任教师1121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布局,研究制定《三明市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明确在2020年以内,在市区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19所、小学9所、中学10所,可新增学位30150个。学校建设滞后等问题,市区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也将得解决或缓解。 发展中医药事业,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和深化医改工作中,同步推进中医院改革,多项措施做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全市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医院10所,中医、中西医类医院编制床位1760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258人,建成一批特色专科。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指出我市中医药继承创新不够、从事中医药人才短缺、中医诊疗偏低等问题,提出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推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此,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深化医改的实践,同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实施中医振兴发展工程,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做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一中医龙头,我市投入2.5亿元新建医技大楼,市中医康复技术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等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市财政专门安排引导补助资金300万元,重点用于中医药康复体系建设、中医类别人才培养、康复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基层示范中医馆建设等项目建设。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农民的“命根”。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不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市农村土地确权涉及全市48.15万农户、覆盖面积达290多万亩。市人大常委会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列入监督议题,并组成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要求,要认真贯彻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重点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要化解村民对确权登记颁证后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纠纷的担忧,让村民明白本次确权发证是在二轮延包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县乡两级普遍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地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同时,各地以合作社为主导,积极探索土地托管、股份合作、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000多家,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2600多家。 回首昨天,春华秋实;展望明天,追逐梦想!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紧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紧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为新时代新三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版由本报记者 李远明 组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