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三明砥砺奋进结硕果

2019-01-09 10:37 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康晓青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2018年,我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谋划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5个、总投资1378.5亿元。其中,总投资31.1亿元的三化高纯超净电子级氟化氢、总投资24亿元的三明化机高端智能注塑机等项目开工建设。

新增省级“五个一批”项目3660个、总投资4523.1亿元,新增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新增开工项目976个,新增增资项目180个。

全年共107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1071.6亿元,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南龙铁路建成通车,莆炎高速全线开工,浦梅铁路、兴泉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深化改革成效凸显

全年新增26.52亿元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新增5.6亿元林权抵押贷款,“福田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广,林改、金改持续深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363项“最多跑一趟”和291项“一趟不用跑”事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多审合一”改革工作,审批和服务时限大大缩短,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土地承包经营权累计流转面积81.5万亩,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9.2%,全省第一。其中,将乐、泰宁、建宁、明溪、清流、宁化、大田等7个县,空气质量进入全省58个县级城市前十名,数量全省第一。

全市110个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6.4%,全省第一;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省第一;全市18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省第一,并在全省率先消除Ⅳ类及以下水体。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释放活力,冶金及压延、汽车及机械装备、林产加工、纺织等产业实现产值2488.56亿元、比增10.2%。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稀土、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产业实现产值780亿元、比增20%。

新增3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5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400亿元、增长8%,现代农业发展稳中向好。

新增90家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增长24.7%,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热点消费加快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谋划实施重大协作项目13个,总投资527.36亿元,厦企项目对接52个,总投资108.12亿元。

全市9个专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良好。市区154个经济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7.12亿元,部分项目建设投产,市区经济提质增效;全力打好“和谐征迁”攻坚战,完成土地征收3017亩、房屋征收651户、企业征收12家,城市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着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开展125个村庄环境整治,建设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省级乡村旅游村,助力乡村振兴。

民生短板加快补齐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5套,基本建成1496套;实施基础教育补短板项目118个,新增中小学学位5600个、幼儿园学位7020个,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28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基本消除乡镇和农村公共旱厕;在全省率先推行精准扶贫医疗补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本市范围内(外地医保目录内)看病,每人每年自付300元封顶。

实施969个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全市新开工及续建国省干线道路100公里,改扩建农村道路343公里,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50公里,新增及改造城乡配电网1203公里,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7309个,新建改建公厕615座,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