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飞针走线”“绣”出小康新画卷

2019-04-26 16:54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晓青

政和县是中央苏区县和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的原因,政和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曾经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近三分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曾亲自挂点帮扶政和县,三次深入政和县调研视察,对当地脱贫攻坚等工作寄予殷殷厚望。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政和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敢啃“硬骨头”,力拓脱贫路,持续攻坚,精准发力,精细“绣花”。“飞针走线”中,青山绿水间,一幅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带富一方农户

谷雨时节,一场春雨过后,走在政和闽峰茶业有限公司逶迤连绵的茶山上,只见几十名女工正在茶园里熟稔地采摘一片片嫩绿的春芽。漫坡碧绿的茶园美景,扑鼻而来的淡淡茶香,令人心旷神怡。

“2001年夏天到东平镇调研时,习近平同志就曾登上这片茶山,还品尝过我们公司的白牡丹茶,鼓励我好好做茶,用一片叶子,带富一方农户。”忆起当年的情形,政和闽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步瑞历历在目。不负重托,10多年来,张步瑞心无旁骛做实业,一手制好茶,一手酿好酒,生意做得红红火火。2015年,他荣膺“全国劳模”称号;2018年,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现在正是茶叶生产旺季,东平镇市场上茶青每天交易额都在500万元以上,最多时,一天就有上千万元的交易。”张步瑞说。

东平镇宣传委员陈立芳介绍,如今,茶业已成为东平镇的支柱产业,茶山面积发展到2.6万亩,年产茶叶8万担。农民近一半收入来自茶叶。2017年,东平镇被评为“福建省名茶之乡”。

海拔1000余米的澄源乡“靠山吃山”。当地的政和县巨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3名“抱团发展”,充分发挥高山区独特的气候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农户”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建了千余亩全国蔬菜标准园,种植吊瓜、茭白、大白菜等高山蔬菜,带动农户增收近千万元。“宁武高速通车了,京东物流也进来了,上午采摘的蔬菜,傍晚就可以送上省城的餐桌。现在人讲究生活品质,图的是新鲜、健康,我们高山区的蔬菜可抢手哩。”指着基地上一畦畦长势良好的蔬菜,合作社理事许云忠实话实说。

“望闻问切知病根,对症下药见良效。”和澄源同属高山区的杨源乡,则积极探索“针灸式”扶贫新路子。“望”即实地走访了解,“闻”即听取群众评议,“问”即询问家庭状况,“切”即分析贫困原因等方式。在乡党委书记陈健看来,只有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药到病除”。

陈吴贵是该乡国定贫困户,去年南平市慈善总会在政和县开展捐助蜜蜂饲养帮扶贫困户项目,乡里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养蜂名额。“乡干部和合作社多次上门手把手教我养蜂技术,我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了一些门道,养了30多箱蜂蜜,去年赚了不少钱。”陈吴贵笑了。

“真希望乡亲们能和陈吴贵一样,通过发展‘甜蜜的事业’,日子过得比蜜还甜。”陈健动情地说。

行走在政和的山野田间,无处不在的变化让人欣喜、振奋。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这背后,离不开基层干部下的一番“绣花”功夫。

“通过实施特色农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5元,贫困人口也从2011年的4.34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人,脱贫率达到99.99%。”政和县委农办副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必兴向记者介绍。

政府搭桥金融创新

搅活“一池春水”

想翻身,却缺乏启动资金;想发展,却守着“金饭碗”犯愁;想脱贫,却不知路在何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贫困户?

如何“破局”? 2014年,政和县开始试水“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在邮储银行和贫困户之间搭起一座“金融创业之桥”:由农户向协会提出申请,协会经过风险评估与创业项目审核,替他们向邮储银行担保,邮储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给贫困户。

2014年4月23日,政和县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仁寿等10户农民从邮储银行政和支行获得了一笔110万元的“三农”小额担保贷款,抵押物是他们承包的1500亩土地10年的经营权。几年来,合作社发展顺利,莲子种植规模从7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依靠莲子,洋屯村去年人均增收1500元,解决2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去年发出工资100多万元,5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莲子实现了脱贫。合作社还拿出200亩莲田,让8户贫困户免费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农资垫付、保底收购等优惠服务,帮助他们一举实现脱贫。今年,许仁寿又带头尝试养殖竹鼠600只。“一旦市场销路打开了,看到有钱赚,乡亲们肯定会跟进的。”

在成功试水“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后,2016年,邮储银行政和支行又创新推出“惠农易贷”精准扶贫对接产品,申请贷款的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期限3年的信贷支持。

“贷款的农民其实是很守信用、珍惜信用的,迄今为止,小额担保信贷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贷款优质率为100%。”邮储银行政和支行行长吴小琴说。

2014年以来,政和县累计扶持贫困户1201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担保贷款10838万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扶贫小额信贷助推协会秘书长魏育江介绍,目前,当地的4家金融机构都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9亿元。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证明,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缓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和难贷款”与金融机构“风险大和成本高”的矛盾,实现了贫困农户得到资金发展生产、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放大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散“三赢”的局面。

“金融活水”的注入,让政和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新路。

构筑健康扶贫防线

解除后顾之忧

春风轻拂,华灯初上。18日晚8点,政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叶杨信、信息科科长刘文娟来到熊山街道稻香社区宋明丽家中回访,了解有关情况。

宋明丽是“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分娩时,患上胸腹主动脉夹层、子痫前期重度疾病,几经周折,虽然顺利产下两名健康男婴,母婴平安,可是不菲的医疗费用却让贫困的宋明丽一家愁眉不展。“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政和县救援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她向基金会争取到了10000元贫困危急重产妇补贴,还为她送去一些婴幼儿用品及奶粉。

“这笔救助款真是雪中送炭,帮助我减轻了负担,大家的关心,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宋明丽感慨地说。

叶杨信介绍,“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是本世纪初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出的“生命扶贫”项目,主要通过对农村贫困高危孕产妇进行网络化监护与管理,及时给予困难补助,从而降低贫困母婴的死亡率。2001年,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关心支持与牵线搭桥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将政和县列入“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县。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投入100万元,并从省长基金中拨付配套资金200万元。项目在政和实施以来,已累计为7601名产妇进行贫困补助,高危孕产妇筛查人数2341人,补助金额达225万元,社会反响良好。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免缴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慈善救助;为精准扶贫对象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政和县卫健局副局长杨李雄告诉记者,除了这几重保障,今年,县里又设立政和县健康扶贫基金,通过多种方式募集基金1680万元,对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补充救助,构筑起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防线”。

选派驻村干部,发展红色旅游,引领绿色发展,借力山海协作,实现易地搬迁,迈向乡村振兴……政和正以“绣花”功夫啃下一块块脱贫攻坚“硬骨头”,在“飞针走线”的精细“绣花”中,绘就一幅幅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为了政和的光荣和梦想,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弘扬践行‘廖俊波精神’,上下齐心,聚力攻坚,今年将全面完成剩下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完成11个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表示。

记者手记

早日“绣出”幸福家园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千百年来,摆脱贫困,过上富足无忧的幸福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政和县是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也是全市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之一,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政和县采访期间,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因人施策,分类施策,探索扶贫新路子,扶贫扶到点子上,产业扶贫、金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医疗叠加保险等兜底式救助扶贫等一系列举措,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精细“绣花”。我们期待政和能不负期待,不负重托,啃下硬骨头,攻坚再出发,早日“绣”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