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1月21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双溪峇朗的檺林学校是一所独特的微型华小。尽管距离该校不到半公里就有一所极具规模的国小,但是当地马来族家长却钟爱这所华小,纷纷把孩子送入檺林学校就读,使这所学校成了麻县马来族学生最多的华小。 如今,檺林学校的66名学生当中,有40名华裔生,其余的26人皆是马来小孩。这里,孩子们没有肤色之分,大家一同识字、运动和玩耍;在彼此的眼中,“同桌的你”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不分华人或是马来人。也因为学生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学习环境,大家都用华语交谈,犹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学习与扶持。 目前,该校从一至六年级,每个班级都有马来族学生,有的甚至比华裔生更多。例如,在三年级的3名学生之中,仅有1名华裔;六年级9名学生,马来学生就占了5人。 被冠上“最多巫裔生华小”称号的檺林学校,曾被外界批评为一所“变质的国小”。然而,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校方还是坚持一视同仁,抱着开明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 学校董事长黄奕勤表示,校方在接收马来族学生方面的确会面对华社的质疑,董事部成员的压力也相对增加。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语言的权利,校方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能够保证的是,董事部始终秉承传承华语教育的使命,保留华小的特色。 “其实,大家若是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华裔、马来族学生彼此学习,铲除了语言、宗教及文化差异上的障碍,这也符合了国家跨文化交流、包容与和谐共处的政策。”黄奕勤说。 老师实践爱心教育 檺林学校的老师们实践爱心教育政策,令该校于2018年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创下了100%全科成绩及格率纪录,十分振奋人心。校长康湄珠指出,由于大部分就读该校的马来族学生都没有华文基础,老师们面对了巨大的挑战,更遑论要在UPSR交出100%及格的成绩,这曾被视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不懂华语,老师们照旧用华语和马来小朋友交谈;不懂写字,老师同样一笔一划耐心指导。渐渐地,马来族学生学会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会以流利的华语跟朋友说话,这些都是用爱心、耐心与包容心换回来的果实。”康湄珠说。 康湄珠认为,檺林是个特殊的学校,老师们真的付出了很多。老师都会把马来族学生留下帮助他们复习,也不惜牺牲宝贵时间实行领养计划,为参加小六考试的马来族学生补习,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进度,而这些额外的教导都是义务的。 “让孩子掌握语言优势” 身为律师的马来族家长希占依再迪是檺林学校的家协理事,他也把4名子女送入檺林学校就读,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掌握语言上的优势,学习如何与其他族群融洽相处。值得一提的是,其长女和长子于2017年和2018年的小六评估考试中,分别考获8A和3A佳绩,而幼女及三女目前分别就读该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继续接受华文教育的熏陶。 “华小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文化是我所欣赏的,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行为与态度上的改变,他们学会了包容、懂得与人分享和了解不同文化信仰,这些都是马来西亚民族和谐应该持有的正面价值观。”希占依再迪说。 老师:教学与学习态度重要 一年级班主任陈翠玲坦言,其压力相比其他年段的老师来得大,主要是大多数的马来族学生在幼儿园都没有学习华文的基础,教育知识等于是从零开始教起,所以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督促。 六年级班主任李玉钻则表示,老师们的教学态度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都很重要,唯有通过爱心与耐心,才能加强马来族学生学习华语华文的兴趣,很多时候,老师都是以鼓励的方式为他们加油。 学生:盼考获佳绩回报老师 从不谙华语到能够掌握读书写能力,六年级的马来族学生娜芝丽亚表示感谢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年的小六评估考试中考获8A好成绩,来回报老师的栽培。(林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