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何时骑到厦门这些地铁口?

2020-01-17 16:23 朱黄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潘超

共享单车何时骑到厦门这些地铁口?

东南网1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文 陆军航/图)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2019年年底,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沈瑞全总规划师接听市长专线时,曾介绍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

规划提出了轨道交通衔接方式一体化的策略,明确步行主要衔接距离为轨道站点周边500米区域内,自行车主要衔接距离为轨道站点周边500-1500米区域内。超过此范围以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机动化接驳为主。规划提出:所有车站设置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停放场,且设置遮雨棚。

自行车是解决出行“最后1公里”问题的重要方式,正好与轨道出行相互弥补。

然而,最近家住集美的多位市民反映接驳困难:“地铁站外,一单车难求!”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市民反映 找不到单车,只好买电动车

看到岛内地铁站点外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新闻,家住禹洲中央海岸的“老集美”孙政建十分“羡慕”。

“地铁开通后,我天天坐地铁上下班,从家里去园博苑站,一次也没有在地体站外看见过共享单车。”孙政建说。

和孙政建一样,家住中航城C区的市民林海波,也是地铁交通的忠实乘客,在家门口他骑过一次共享单车。“我邻居从集美骑回来,我说正好,给我骑去地铁站。就这一次,此外再也没有在地铁站外看见过共享单车。”

孙政建的解决方式是“电动车+地铁”,为此专门去买了辆电动车,天天接驳地铁。“说实话,放家里充电还是挺危险的,消防隐患肯定有,而且速度不慢,上路就怕跟私家车碰到。”孙政建说,以前“坚决抵制”电动车的他,现在天天骑电动车去地铁站。

林海波也好不到哪去。他家距离地铁官任路站大约1.2公里。为此,他买了2辆自行车用于接驳地铁。“第一辆比较贵,结果没骑1个星期就丢了,邻居笑话说:私家自行车‘被共享’了。我又买了辆破点的,这次配了2个锁。”

在软件园三期工作的陈莉菲,也买了自行车,用于接驳地铁。“我们很多同事都买了自行车。如果找得到共享单车,谁愿意花钱买车。”

孙政建说,地铁开通以后,集美的电动车很好卖。“我去买的时候,发现好几个邻居也在店里看电动车,大家都是用来接驳地铁的。最后我们以‘团购’的名义拿了折扣。”

林海波还说,在地铁站外,看到了电动车店的广告宣传单。“商家的嗅觉是很灵的,真是精准投放啊。”

岛内四处开花的共享单车,在集美地铁沿线成了“香饽饽”。

记者调查 多个站点外,难寻共享单车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地铁园博苑站、杏锦路站、官任站、集美软件园站、天水路站等多个大客运量的站点。

站点外,一眼望过去的,几乎全是密密麻麻的电动车、自行车。风卷过,一张电动车店的宣传单页上,“凭此打折”的标语格外抢眼。

官任站外停放了很多电动车

岛内“堆积如山”、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在这里是稀罕物了。集美新城周边,这段长约8公里、多个地铁站点的“搜寻”之旅中,记者惊讶地发现,竟然只看到5辆共享单车。

考虑到停放规律的偶然性,记者避开双休日,又“搜寻”了两天,其中有一天发现6辆,另一天竟然1辆都没看到。

而在这几个大客运量的地铁站外,包括了园博苑、灵玲马戏城、杏林湾环湖步道、嘉庚艺术中心、诚毅科技馆等大型公共场所,禹洲中央海岸、万科金域华府、中海寰宇天下、杏林湾一号、中航城、IOI园博湾等数万人的生活社区,以及软件园三期、杏林湾营运中心等大型科技园区。

和这么大体量用户的地铁接驳刚需相对应的,是门可罗雀的共享单车。

车企说法 要优先保障使用率高的区域

截至2018年末,厦门市各区常住人口按多到少依次排列是:湖里区103.1万,思明区101.5万,集美区70.0万,同安区61.1万,翔安区37.8万,海沧区37.5万。

集美是岛外人口最多的区域,其中地铁1号线途经的集美新城,又是人口增加最快的片区。这么大的需求量市场,为什么共享单车车企不增加调度投放量呢?“我们其实很重视集美,但是整个厦门市的投放量是固定的,所以要优先保障使用率高的区域。”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工作人员林先生介绍。

另一家知名共享单车企业的工作人员饶小姐表示:“相对比岛内,这与集美运营环境多少有点关系。我们后台可以监测,投过去运营一阵子,一半的车都变成坏车。又因为集美区域范围比较大,很多车破坏之后我们回收也很困难。我们小哥就要一辆一辆去找。”

杏锦路站外停了很多电动车,几乎看不到共享单车

某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商一语道破:“岛外的利润不如岛内的高!岛内一辆车平均每日骑行率可以是岛外的2倍。利润摆在那,你说企业会优先考虑投放哪个区域?”

采访中,多位集美市民表示:“如果车企考虑利润问题,能不能由政府牵头,投放属于集美轨道沿线接驳的公共自行车?厦门在这方面其实有先例,毕竟思明、湖里都有完善的公共自行车。”市民们认为,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好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破局关键就在于谁能抢占市场,谁就能独占鳌头;而抢占市场的关键,在于倾听民意,真正便民。

对于《厦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提到的轨道接驳的自行车服务,市民仍有不少期待。

城管回应 数量的增长赶不上市场需要

共享单车在厦门,已然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不仅连接起了家与地铁、地铁与单位,更为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享单车已经重新定义了厦门地铁周边的生活圈和工作圈,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迫切地希望共享单车能与地铁实现无缝接驳。

去年7月份,家住中航城的市民康先生曾代表小区居民,在网上平台向政府部门陈情:“希望政府部门能主动作为,打造或引入共享单车企业,解决集美新城地铁1号线沿线站点和居民区最后一公里的通勤问题,这是民生工程。”

当时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应是:“据城市管理协调处调查反馈:已要求企业加强调度。已反馈。”

调度是积极的,部门的回应也让市民们欢欣不已。但这依然满足不了地铁1号线集美片区的接驳刚需。

“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在集美的投放量肯定没有岛内多,我们协调过,但投放片区数量毕竟是共享单车企业的市场行为。数量的增长没有赶上市场需要的发展。”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