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一些林场森林经营效益低下的难题,永安国有林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合作经营 “筷子林”变丰产林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魏兴谷 魏永平) 22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生产技术人员带着工人在永安市贡川镇红安村的山场上,为杉木中龄林实施抚育间伐作业。 “这片山场是贡川镇的集体林场。多年以来,由于管理技术水平不足,远看山林绿意盎然,但走近一看,每一棵都是细细的,像一根根筷子,产生不了效益。”贡川镇镇长张如盛说。 怎么让“筷子林”变成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丰产林?随着“国有林场+集体林场”的合作模式的引入、推进,同一片青山有了不一样的“成色”。 破题: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贡川镇的集体林场是林改分山到户后,剩下的一些碎片化的林子收归镇集体所有后组成的,面积有1万余亩。镇里为此成立了林场,并从镇里抽调干部来管理。 张如盛告诉记者,森林经营是一个人工成本高、周期长的工程。以杉木林为例,一般一片林子从造林到采伐至少需要26年的轮伐期,其间需要投入人工进行整地、造林、抚育、施肥、抚育间伐、择伐、主伐等,如果遇到森林火灾等不可抗力,之前的付出就打水漂了。 长期粗放型经营,让贡川镇集体林场陷入了年年零收入、年年往里投钱的困境。专业人士分析原因后说,这些林地分散,先天条件不足;管理林场的镇干部没从事过森林经营,镇里的财政支出相对困难,每年投入的资金有限。 窘境怎么改变? 以“国有林场+集体林场”的合作模式,贡川镇将镇林场的林子交付给永安国有林场进行经营管理。 2018年12月25日,贡川镇林场的8171亩林子与永安国有林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明确林地所有权不变、经营权合作、收益权共享的前提下,还明确了双方的收益分成比例。“我们有林地,他们有技术、资金,国有林场和镇集体林场进行合作经营,正好优势互补。”贡川镇相关负责人说。 永安国有林场对这样的合作也举双手欢迎。该林场拥有一支稳定的生产、经营、技术队伍,目前专业技术人员37人,长期从事森林科学经营和高效管理,储备的森林资源多,而且,用于林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充足,但资金要转化为生产力,他们需要更多的林地资源做基础。 发展:让青山“成色”不一般 永安国有林场接管贡川镇集体林场后,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林子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过熟林进行主伐皆伐后,马上更新造林;对近熟林进行择伐,对中龄林进行间伐,对幼龄林进行抚育……一整套专业化的森林科学高效经营模式紧紧跟上。 “对每一片林子,我们都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并有计划地对原有生态功能单一的针叶纯林套种阔叶树,改造成针阔混交造林,逐步提高林分质量。”永安国有林场益口管护站站长邓鸿荣说,林场还根据如何提高林分的整体质量,按各山场小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集约化经营管理。 邓鸿荣算了一笔账:国有林场现有经营管理的人工林平均亩蓄积达14.89立方米,而集体或农户自己经营管理的人工林平均亩蓄积仅为7.74立方米,只有国有林场的52%。去年,贡川镇林场与国有林场合作后,完成了成熟林主伐48亩、中龄林间伐422亩,除去生产等成本外,贡川镇财政收入近60万元。 “与国有林场合作,我们的林子就有了收入,国有林场分得的利益其实就是他们高效经营林子所产生的增值部分。”张如盛说,这样长期合作下去,镇财政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青山”变“金山”其实不是梦。 同是那片山,管好不一般。据悉,贡川镇林场与永安国有林场合作模式,让双方都产生了效益。永安市其他乡镇街道及其林农纷纷找上门来,要同永安国有林场谈合作:燕南街道集体林场的259亩林地、燕东街道新桥村227亩集体林地与国有林场进行了合作,西洋镇葛州村林农多人合伙共有的172亩林子,也成功交付给国有林场经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