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洪山桥。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越来越美、越来越畅、越来越宜居,是“十三五”期间福州城市建设亮眼的成绩单。“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州的城市建设又有新课题。 12日记者获悉,市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聚焦九大专项行动,重点围绕碧水保卫战、大学城片区提升、供水一体化、新基建新城建融合发展等关键词发力,今年计划安排102个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30亿元(增长6.5%),全力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水色美丽又安全 【新目标】内河水质更加清澈——污水收集率达70%,生活污水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达到90毫克/升。城区大部分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地表V类水要求;西湖水质主要指标达地表Ⅳ类水要求。 排水排涝更加高效——提升水库防洪库容,提高区域防涝能力;建设路面行泄通道、增设末端强排设施及改造雨水系统,提高小流域应对短时暴雨的能力。 【新任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2公里,完成浮村污水厂提标扩容,启动仓山区污水处理能力扩容工程(5万吨/日)。完成三江口片区水系、晋安湖、螺洲四支河、义井溪等建设,持续推动义序河等建设。 配合开展斗顶、杨廷水库除险加固及东风排涝站改扩建项目;建设100个路面行泄通道、增设4个末端强排设施,改造3公里雨水系统。 【新举措】完善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加快排水户排查建档;落实河长制,强化巡查检查和雨水排放口审批监管;强化污染源动态监管;完善考核付费和常态化水质监测机制;持续推进水系治理,加快补齐市政排水设施短板。 结合高水高排项目施工,进行库区清淤,增设调蓄闸门,提高生态补水及防洪调蓄能力;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增加防汛物资仓库等,提高排涝站工作效率,保障江北城区排涝顺畅;因地制宜实施路面行泄通道及雨水管网改造。 城乡畅达又宜居 【新目标】城区路网更加通达——启动第四批缓堵硬件建设项目,全年计划新改扩建道路100公里,六城区路网密度达8.35公里/平方公里。 供水供气更有保障——漏损率稳定保持在8%内,饮用水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饮用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力争全国领先;推进天然气场站和管网工程建设。 灯光夜景更加璀璨——“补点补线补面”,完善城区主干道(五一路、五四路)、闽江岸线、桥梁、内河水系、公园等夜景,为夜色经济发展助力。 乡镇环境更加生态——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整治既有存量裸房,逐步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水平。 【新任务】推进福泉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宽改造、三江口片区路网、江南CBD片区路网等13个项目;推进工业北路延伸线、二环东南段闭合等5个项目,研究启动连通大学城的金山—工业—国货快速化改造、洋洽过江通道等项目;推进乌山立交慢行系统改造、地铁5号线接驳配套等38个项目。 2021年计划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8公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5万户,推进飞凤山水厂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新建和改造燃气管网55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5万户。 推动闽江夜游核心段暗区、五一路五四路、白马河台江段、南公园片区、洪塘大桥、洪山桥等6个项目灯光夜景建设。 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网100公里,完成裸房整治1万栋;培训镇村干部和土木工匠1500名。 【新举措】强化“主城—滨海”东进南下通道,构建城区往江南CBD片区、三江口片区、滨海新城的沿江向海格局;建设区域快速联动体系,降低通勤时间和物流成本;提升老城交通品质,结合地块出让、地铁建设等,及时补充配套道路,优化重要交通瓶颈节点。 加大老旧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力度,持续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启动直饮水试点建设;随新改扩建道路工程等不断拓展供气区域。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打包统一委托第三方实施,让生活污水治理专业化、规范化;以农村建筑风貌管控为重点开展培训,尽快建立合格的建管队伍。 城市智慧又有序 【新目标】建筑行业更加繁荣——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600亿元,增加值突破1450亿元;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27%以上,新增国家示范基地2个以上;推行“评定分离”制度,净化福州市招投标市场。 质安管控更加到位——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推广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定型化管理方案,工程建设过程同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建筑工地智慧化监管措施;在地铁工程试行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 城市管理更加智慧——力争建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一期)、城市体检信息平台、排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城市扬尘监控平台等5个建设行业信息平台;加快推动城区水系可视化管理平台、地下综合管线平台等2个信息平台建设。 审批服务更加便捷——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建设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办理,做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排名80位以内。 【新任务】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实施;建立以信用为导向的新型行业监管体制。 完成“零容忍”问题处罚制度、问题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建设项目全过程生态保护修复等制度制定;对PM2.5和PM10数值超标项目分级管控;完成地铁5号线机电系统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购买技术服务。 梳理删减取消部分非必要流程;对同一部门预审、方案审查与许可环节合并;扩大信息共享范围,避免企业重复提交资料,对高频事项推行全流程网络化办理。 【新举措】鼓励企业增产增效,按产值增速予以分档财政奖励;鼓励福州市建筑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混改等方式组建年产值“百亿”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招标项目中推广使用评定分离;实施联合惩戒机制,联合发改、自规、交通、水利、人社等部门监管联动,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 以新城建统筹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打通行业数据壁垒;加快打造良好的建设领域CIM+BIM应用环境;设立福州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家委员会,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