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叩响艺术之门

2021-03-19 10:52 黄枫 施远圻 施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雪林

音乐课上,孩子们专注地吹奏竖笛。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施远圻 施熠 摄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推行普惠性音乐学科教育,坚持小乐器进课堂十六载

让每个孩子都能叩响艺术之门

东南网3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施远圻 施熠 文/图)轻快的《欢乐颂》、婉转的《望春风》、抒情的《与你同在》……这些经典曲目,用千把竖笛齐奏出来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15日,在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千人竖笛齐奏的场面令人震撼,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整个校园。“千人竖笛”已成为这所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特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该校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便会在操场上一同吹奏竖笛。人人都会吹竖笛,这一培养成果得益于该校音乐学科长达16年的普惠性教育。

实惠小乐器,普通家庭也能学习

新华中心小学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江南新区,早些年,该校地处泉州主城区的边缘地带,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加上家长普遍不太重视艺术学科教育,鲜有家庭愿意出资让孩子学习乐器。

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学上乐器,2004年,新华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将竖笛引入课堂,价格便宜、简单易学的竖笛不仅获得学生们的喜爱,也收获了家长们的支持。

“比起钢琴、小提琴等名贵的乐器,价格仅在8元到12元的竖笛,是大部分学生家庭都能承担的,竖笛教学极具普惠性。”该校校长张玉君介绍,从2008年起,学校便在3年级至6年级推广竖笛教学,每学期各班学生至少掌握一首学校齐奏曲目和一首年段齐奏曲目。“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巧,接受更多艺术熏陶。”

每周两节音乐课,老师们会结合教材内容教孩子看谱子、吹乐曲。从不识五线谱到能独立看谱吹奏一首曲目,该校四年级学生张宇滨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我读一年级时,看到同校的哥哥吹竖笛就很羡慕。三年级刚开始学习时,又要看谱又要吹奏是有点难,但是坚持下来进步还是很快。”张宇滨说,如今吹竖笛已成为他们兄弟俩在家常规的表演项目。

新华中心小学还结合《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如何让竖笛更好地在校园内推广。“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手指不够长,无法学习竖笛,但可以从口风琴学起,掌握看谱能力。”该校音乐组组长黄瑶琴介绍,从2018年起,学校购置了一批口风琴,开始在低年级教授口风琴,既能让学生多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巧,逐渐培养和提升艺术素养,也为之后学习竖笛奠定基础。

一人一乐器,提升孩子综合素养

“以前根本没想过让孩子学乐器,不想孩子竟然有音乐天赋,学得又快又好!”陈女士的女儿杨妙涵就读于新华中心小学四年级,年仅10岁的她已经能吹奏《龙的传人》《望春风》《欢乐颂》等多个曲目,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吹竖笛还帮她缓解了学习压力。“我准备开始学习难度更高的箜篌。”杨妙涵说,是学吹竖笛让她发现了自己的音乐特长,让她变得更加活泼自信。

对于原本五音不全的林宇宸同学而言,是竖笛让他享受到了未曾想到的别样乐趣。“虽然我唱歌音准不好,但是我能通过竖笛吹出喜欢的旋律。”11岁的林宇宸说,这学期他最喜欢学习的曲目便是《与你同在》,在不断练习中,他逐渐把握音准,唱歌也唱得更好了。

经过多年坚持推广,如今新华中心小学已实现“一人一乐器”,同时该校还结合学生兴趣,开设了葫芦丝、陶笛、拍胸舞、创意手工等兴趣班。2020年7月,该校被评为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张玉君表示,学校将通过全面推进美育工作,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每个学生至少具备一项艺术特长。

“小乐器进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在音乐方面的表达能力及演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的认知。”泉州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艺术学科教研员王小红说,“一人一乐器”的普惠性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