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黄村里房前屋后,这样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
东南网莆田8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蔡学伟 马俊杰 文/图)
核心提示 莆田GDP增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财税和固定投资增长全省第二;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8.9%,位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这反映出莆田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正实现良性转型以及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近14个月时间过去了,莆田迎来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良好机遇,各级政府开拓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莆田自己的城镇化道路。
样本一:桃源社里建起“大观园”
荔城区后黄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莆田现存唯一保持完好的“四口井”,还有百年历史的古雕楼,更有距今600多年的桃源社。去年开始,这个古老的村庄迎来城镇化改革的春风,成为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首批试点村之一。但城乡一体化的到来,没有改变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而是在传承传统DNA的基础上,让老村庄绽放出新活力。
村支书许聪介绍,试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来,后黄村依托积淀已久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名居,以“大观园”理念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将其打造成弘扬莆田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的乡村生态旅游村。目前,村里正在建设100亩生态采摘园和7.1亩人工湖。
8月中旬,莆田市长翁玉耀在实地调研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强调,莆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部门要认真挖掘整理现存的历史文化建筑群,并妥善保护开发。
其中,古建筑保护要以文物保护的专业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定位,尽量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充分展示不同时代建筑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将古民居、古村落列入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