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开启闯关东现代版“水木传奇”
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为辽宁最大的木材交易中心,在这里入驻商户中莆商占一半以上。图为莆商企业仓库一角。(本报赴辽采访组记者 蔡昊 摄) 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近3000公里,终于将抵辽宁沈阳。从飞机内透过窗口俯瞰,连绵不绝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闪闪的银光,雄奇、壮观,这大概就是燕山山脉了,旧时人们称到东北为闯关东。新的时代,大批莆商迫于贫困的生活,背井离乡,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这一片黑土地,抒写闯关东新传奇。 辽宁金矿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金梓开着宝马车来接记者,他是忠门镇后坑村人,17岁来沈阳,已经在这闯荡30年了,说话满口东北腔,刚开始我们以为他是莆商聘请的司机呢。 坐在车上,记者突然发现了街边的路牌写着天后宫路。天后,多么熟悉又多么亲切! “这里也有妈祖庙吗?” 我们惊呼。 “不但有,而且历史还很悠久呢。” 这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的天后宫,创建人为福建旅沈商人陈应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妈祖宫。1905年,被一场大火烧毁后一直荒废;1952年,遗址被改建为沈阳市第26中学。如今中学搬迁,在辽莆商正积极运作,准备重建。 沈阳华悦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凌说,在沈阳的莆商大多是沿海人,熟悉妈祖,信仰妈祖。二三十年前,当他们来到沈阳的时候,很多人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妈祖庙,这让他们在遥远的异乡闯荡时有了一份亲切感、归属感,更有了精神寄托。 故乡海边的风景与这里迥然不同,每逢佳节,这种地理条件的差异,老家的清风明月,东北的林海雪原,总会让人涌起一股浓浓的乡情和离乡打拼的创业情。很多人也没想到,这一离乡就是几十年,他们在这片黑土地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 望花街位于沈阳市东陵区,街道两边都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望花街原本不是街,是一个村落,属于郊区地带,这里曾经一片荒芜。因为距离市区较远,租金比较便宜,刚来沈阳创业的莆田人就陆续聚集到这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辽宁做木材生意的莆商大都是来自莆田沿海乡镇的。说来也许是巧合,地处海边的莆商很多人名字中都有与木有关的字,以木、林、森取名的比比皆是,这些在海边长大的“界外人”最终都选择了与木有关的行业,留下水木年华的人生印迹。 说起望花街,众多辽宁莆商感慨万千。这是一个曾经承载着赴辽闯荡的莆商梦想与希望的地方。 今年56岁的陈国森是最早来到沈阳的莆商之一。一开始,因为木材市场还没开放,当地政府因其销售木材而把他当做投机倒把分子,多次遣送回莆田,每次,他都重返沈阳。后来,他打起了“游击战”,向当地人租了一间地下室,偷偷地进行买卖。 1988年,国家开放了木材市场。更多的莆田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来到东北重镇沈阳,来到望花街。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封雪地,莆商们常常是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望花街与沈阳的大街小巷之间跑业务,异乡漂泊,提心吊胆,颠簸流离,个中甜酸苦辣五味杂陈,非亲历过无法体会。 时光流逝,经过众多莆田人的苦心经营,望花街建成了当时辽宁省范围内最大的木材市场:占地80万平方米,600多户莆田商户在这里从事木材生意,几乎垄断了辽宁的木材市场。 这些年,沈阳城市开始向郊区拓展。2年前,望花木材市场拆迁,道路两边陆续开发,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尽管莆商们对这片奋斗二三十年的地方充满了感情,恋恋不舍,但他们必须跟上一个城市发展的脚步。如今,沈阳市新建设了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莆商们又有了大有可为的广阔新天地。 距离望花木材市场有20多公里的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是辽宁最大的木材环保生态产业园,也是辽宁省最大、最集中的木材交易中心,占地550亩,一期已建成10万平方米。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莆田人依然主导这里的木材生意。这个交易中心做木材的商人一半以上是莆田人。沈阳五洲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木材交易中心影响力最大的一家,公司5个股东,有4个是莆田人。 在偌大的交易中心参观,不时有莆田话飘进耳朵。交易中心有一个路标写着“莆田路”,记者感觉特别亲切。五洲公司员工戴兵说,这是市政规划的正式路牌,不是随便取名的,可见莆田人在这里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木材交易中心,莆田人浓厚的商业意识,精明的经营之道得到充分体现。 “莆田人老精明了,别人做木材利用率不到60%,而莆商却是100%,莆田人会把好的木块当上等品材料卖出去,毛边拿去再加工,木屑作为取暖的一种材料,一丁点儿不浪费。” 辽宁省莆田商会秘书长徐俊超说,莆田人很早就开始把木材逐级分类,这样各种类型、级别的木材都更容易销售,好的木材价格也上去了。这样的精明是从“小”处说,而从“大”处言,最典型的莫过于1997年,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火灾后的那波莆田人购木热。大量过火的木头别人看不上,莆田人却看到赚钱的机会,千军万马集聚大兴安岭。把过火的木材全买下来、运回来,赚了大钱。 这样精明的莆田人能不成功吗? 莆田人除了精明,勤劳、吃苦更为东北人所津津乐道。而莆商们现在回忆起这些经历,“心里竟然是甜甜的感觉” 。 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辽宁省莆田商会会长、辽宁东方集团董事长陈春森是秀屿区人,当年,他怀揣1000元只身一人来到沈阳闯荡。“最苦的时候我一个人卷缩在雪地里睡觉。”成功之后,谈起这段经历,有人笑称他是“雪地里崛起的雄狮”。 “当时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找活干,有时候夜深了,又太累了,回不了家还在臭水沟边睡过。” 辽宁中都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新回忆说。 “我离家出来闯荡时,身上就几百元钱,那时候我就提着一桶油,站在马路边上卖给过路的司机,一点点积累资金。” 这是辽宁中港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瑞添的经历。 沈阳桌奇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春光,当时用了 4天时间从莆田来到辽宁省,刚开始,一个人背着首饰模具走路到处推销,常常走到腿软。 东北的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千里,那寒冷是刺骨的,是在温暖南方长大的莆田人不曾体验的。把洗过的衣服放到屋外晾,一会儿衣服未干的水就结冰变成硬邦邦的;出去一趟,常常感觉整个人都冻住了;冻得手上长冻疮……再冷也要忍着,再冷也要熬过来。 人生地不熟,没有资本,水土不服……但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再大的困难也要面对,也要闯过去。就是凭着这种敢闯、敢拼、会吃苦的精神,莆商渐渐在辽宁站稳脚跟,融入当地生活,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采访中,记者与不少当地人或外地人接触中,他们认为,真诚待人,诚信合作同样是莆商能够迅速在当地打开局面的原因。 “一切为了下次合作。”走进陈建新的办公室,这几个大字就映入眼帘。陈建新认为,要先做人后做事。他为人低调,待人诚恳,客户对他极为信任,生意往来常常连合同都不签,很多客户都成为朋友。 不安于小富即安,是莆商不断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沈阳五洲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宋秋元是吉林人,去年开始跟莆田人打交道做木材。“做生意赚了10万元,莆田人就会把这些钱再投资,再赚个几百万。做生意赚钱似乎永无止境。”侯宋秋元说这不是故事,这是他认识的莆商的真实经历。 二三十年过去了,经历风风雨雨,一个个当初赤手空拳来到东北闯关东的莆商多已功成身就,获得了当初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财富。 二 在陈春森的办公室,常常有人与他探讨“发酵菌丝体”这个很“高深”的名词。 记者一打听,原来陈春森的辽宁东方医药集团旗下东方中科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推出一系列高科技生物产品——“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及“虫草精华素”等。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当前局限,必须转型升级。”陈春森说,他原来开办的是医院,效益不错,但他发现有更好的项目,就毫不犹豫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了高科技发酵技术生产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及其制品,从而解决冬虫夏草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的问题。该项研究被列入了国家 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是当时辽宁省民营医药院所中唯一入选这一计划的课题。 像陈春森的企业一样,不少莆商企业正在悄然转型,突破提升。 沈阳盛亿黎森商贸有限公司专门经营木材,综合实力在东北排前3名。虽然做的是传统的木材行业,但该公司董事长郭亚森以年轻人特有的敏锐,看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在东北三省中第一个把木头原材料注册商标;木材行业里第一家实现款到发货,一改原先几十年来货到打款的局面;实现木材定制生产,原来是原材料卖给顾客,现在是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木材他们给定制,完全按照顾客的意愿加工木材。 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老北市艺术品收藏展示中心,有一栋占据黄金地段、装修典雅的红木馆,一楼是古典家具,二楼是古玩,三楼是书画展厅。这是沈阳市目前最大的一家红木馆——嘉年红精品红木家居馆,老板方玉森来自北岸东埔镇。 在做木材生意的过程中,方玉森一直在考虑如何转型。“这些年,家乡的古典家具产业风生水起,我非常喜欢红木家具。”于是他一边经营木材,一边延伸产业链。东北人对红木家具的认识相对比较晚,方玉森又爱好字画古玩,就干脆把红木家具、字画、古玩结合在一起。 在嘉年红,记者无意间遇到沈阳南威尔士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木。1958年出生的他,来沈阳已经30年了,他是在沈阳做木材生意的老前辈之一。林金木1983年就来沈阳闯荡,刚开始是做竹屉和竹梯,后来转做脚手架,1988年,国家开放了木材市场,他又转做木材生意。 “由做木材起家的莆商都面临着转型问题。”林金木说,时代变了,不能还是按照原来的老路子走,必须有新的拓展与延伸。 尽管转型会有阵痛,但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众多辽宁莆商立足实际,寻找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经营领域扩大到地产、生物科技、教育、资本投资等领域。 三 致富不忘本,饮水当思源。 “在家乡时,我的妈妈常常念叨,做人不能忘本啊,要懂得感恩。”听着莆商这样深情的话,记者了解到,在辽宁当地的各类公益事业中,莆商总是积极走前头。旱灾、水灾、雪灾等等,辽宁省莆田商会都自发组织商会会员捐款,对社会上贫困家庭及时伸出援手。 “莆商已经完全融入东北这块黑土地里,杰出的莆商在寻求双赢发展中,把妈祖文化、莆商精神融合到当地,才有如今这难得的发展局面。”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惠宏轩如此评价。 身在他乡,心里最牵挂的依然是故乡。 从茫茫的大海边,来到广袤的黑土地。多年来,莆商乡音渐改,然而乡情未变。 吴金梓被人称为“大孝子”,无论多忙,每年他都要回老家几趟看望父母。他说,现在最想做、最觉得幸福的事情就是回老家陪着年迈的父母。最想吃的就是老家的地瓜稀饭。这是舌尖上的乡愁。 近几年,莆田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莆商回归,随着疏港大道、高速公路、向莆铁路的建设,莆田正处在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港口开发、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腹地拓展的互动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也给莆商回归家乡投资兴业创造了更多机遇。 不少莆商已率先回乡投资。辽宁隆富恒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向阳去年6月回到北岸投资,创建了福建隆富海洋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现在我是莆田沈阳两头跑,以莆田为主。”柳向阳爱看莆仙戏,爱听十音八乐,“在家乡,我们才真正感觉舒坦。” 莆商地域名片 莆田在辽宁经商务工人员5万多人,遍布辽宁省内14个城市,涉足40多个行业,10年来,莆商累计在辽沈地区投资200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800多亿元,提供各种就业岗位20多万个。(湄洲日报赴辽采访组记者 卓晋萍 吴伟锋) |
- 2013-08-28澳大利亚莆商积极搭建莆澳交流平台共促发展
- 2013-08-15首部反映莆商题材电视剧《闯天下》即将开拍
- 2013-07-31莆商回归正当时:香港莆田商会会长翁国亮
- 2013-07-19厦门商业十大年度人物评选 莆商陈文豹榜上有名
- 2013-07-05第六届世界莆商大会暨香港经贸周活动举行
- 2013-06-26莆田16岁男孩患上白血病 在京莆商爱心救助
- 2013-06-07《莆商传奇》剧组参加福建影视戏剧高级研修班
- 2013-06-04厦门莆商组织义卖200余幅字画资助张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