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秀屿区 > 正文 |
东南网10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丽明 通讯员 何遇舟 林钟蕙)储户就在本地,储蓄卡也未离身,卡里的存款却被人在异地支取。储户该自认倒霉,还是找银行赔偿?昨日,记者从莆田市秀屿区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公开审理了这样一起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一审判决银行承担全部责任,赔偿储户损失5.6万元,手续费、同期利息及全部诉讼费用一并由银行承担。 银行卡未离身 存款竟被盗取 4年前,莆田林先生在秀屿区一家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并开通了短信提醒业务。去年8月1日晚上6时许,林先生的手机接连收到多条短信,短信显示他的储蓄卡被转账出4万元,且在厦门的ATM机上发生现金支取业务,取走16000元。另外,储蓄卡也被扣去异地取款手续费90元,林先生共损失56090元存款。 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上,人也没离开过莆田,钱怎么就被异地取走了呢?在收到第一条手机提醒信息后,林先生便马上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之后马上到莆田市龙桥派出所报案,并向警方出示本人身份证及该储蓄卡,证明自己并未丢失银行卡,也没将卡给别人。因案发地在厦门,龙桥派出所并未立案,现由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立案侦查。警方立案后一直没有抓住犯罪嫌疑人,存款尚未追回。 没保管好密码 银行说储户有错 事发后,林先生与银行多次沟通未果。之后林先生以银行未尽保护储户存款安全义务,已构成违约为由向秀屿区法院起诉。银行认为林先生所持的储蓄卡密码是识别持卡人身份的唯一标准,林先生认为卡被盗刷缺乏证据证明。就算能够认定卡被盗刷,但林先生未妥善保管好密码,应当自行承担这一过错责任。 秀屿区法院审理认为,林先生依合同起诉,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储蓄存款合同法律关系,存款合同民事纠纷的先行处理不会影响刑事案件的处理,也不会影响银行的追偿权,所以本案不适用先刑后民的处理原则。 龙桥派出所出具情况说明,证实案发当日,林先生持本人身份证及被取款的银行卡向其报案,且钱在外地被支取,足以认定非林先生本人取款,可以认定银行卡是伪造或复制的。而银行未能识别银行卡的真伪,以至于ATM机向持伪造银行卡的不法分子付款,作为合同凭证的真银行卡没有用于交易,这是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银行卡欺骗银行,不能视作银行与林先生完成的交易。 银行未尽到确保储户存款安全的义务,林先生要求银行承担存款、手续费及利息损失是合法的,法院予以支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