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
11月11日,这个本来代表校园文化趣味的日子,从2009年至今,被电商们塑造成一个“网络购物狂欢节”,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有人因为买到打折的商品兴奋不已,也有人因为花钱太多而成“剁手族”。(11月4日 《中国青年报》) 如今,“双十一”已经不仅仅是“光棍节”的代名词,每到这个时候,网络上的购物狂欢就会拉开帷幕。可以说,该活动的推广,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是双赢之举。但是,在现实营销过程中,大打价格战的网络购物狂欢却迷失了方向,将价格当成了商品买卖的唯一因素,甚至玩起了“暗战”。 如同报道中一样,某些商家在“双十一”到来前,擅自提价,然后在购物狂欢节当天,再进行降价。如此,作为消费者,就会在购买时感到得到了优惠,而实际则被误导。再比如,商品价格虽然低廉,但是在售后服务方式上,很难令人满意。配送不及时、维修不能跟进等等,都成为了消费者广为诟病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形,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一肚子苦水。商家认为,利润较低,如果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不但无法盈利而且还可能亏损。而消费者则认为,自己购买商品,就应该得到满意称心的服务,商家的行为明显“不厚道”。其实,之所以商家和消费者在“双十一”面前都有种不满情绪,关键还是在于,双方之间都局限在了一个死结上,那就是“价格决定一切”。 仔细观之,商家的售卖商品,都是以价格低廉为噱头,而消费者的购买欲也是被价格所引发。但是,购物狂欢并不是由价格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这方面,既包括了价格高低,也包含了商家态度好坏、售后服务是否到位、配送是否及时等等。然而,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让价格二字蒙蔽了双眼,对于其他因素,没有去认真考虑过。 如此,商家搞促销,只要赚的盆满钵满,就忽略了其他因素。而消费者亦如此,只要是看到打折了、降价了,就认为自己捡到宝贝,而后面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却需要自己来承受。因此,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说,还是放下价格的掣肘,走出“唯价格论”的圈子。如果,双方都能够将眼光放长远,多考虑价格之外的因素,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会更融洽,纷争和误会也会烟消云散。 总之,购物狂欢不是价格的狂欢,而是商品销售整个流程的狂欢。抛开价格的羁绊,每个细节处都应该追求完美,如此才能彰显购物狂欢的本义,不再陷入认识的误区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