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他带着学生历时5天,重走了几十年前父亲在厦门大学的求学路,他选择千辛万苦的“长征”,动机呢?日前,方柏山追寻着当年父亲的足迹,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厦门大学。记者采访这个铮铮铁汉,他表示,此举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吃苦精神。 方柏山的父亲方先春,今年85岁,在原福建省建委国土办主任任上退休。解放初期,出生在黄石镇惠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方先春,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他把一门心思全扑在学习上,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后来考上厦门大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舍不得坐车,读书期间,每年暑假往返约400公里的路程,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且还要带上行李什么的。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歇一歇;饿了,就拿出随身带的馒头啃一啃;困了,就在附近的寺庙躺一躺,其酸甜苦辣的况味,不言自喻。 今年是方先春厦门大学毕业60周年。为了体验父辈当年徒步上学的艰辛,让父辈的苦读精神代代相传,现为博士生导师的方柏山于12月2日上午8点30分,从黄石镇惠下老家出发,带领7名学生徒步前往厦门大学。从莆田到厦门205公里路程,刚走了一天,脚就泡了,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沓沓的。晚上,找了一家旅馆住宿,他“瘫”在床上,浑身酸痛。方柏山对记者说:“如果受了这么点苦就打退堂鼓,那还谈什么体验父亲走过的路呢?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必须和同行的学生坚持下去,这是对人生的一次磨练!”在父辈精神的鼓舞下,第二天他们振奋精神继续前往。 从老家到厦门大学,他们共用了5天时间。一路上,他们走走看看,还不时用照像机将沿途的美景拍摄下来。方柏山表示,沿途的所见所闻,跟他父亲描述当年的情景有天壤之别。几十年了,随着莆泉厦经济的蓬勃发展,当年沿途的许多偏僻乡村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城镇,当年走过的田间小路,如今不少已成为繁华大道。 在谈及自己为啥要带着学生重走父辈走过的求学路和初衷时,方柏山告诉记者,自己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他认为应该锻炼坚韧的自我,培养不屈的意志。此番重走父亲当年艰辛的求学路,便是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精神。他还说,与父辈的吃苦精神和坚强毅力比,自己还差了一大截。当年父亲只用3天时间走过的路,自己却用5天时间,为此,他认为今后要加强锻炼。 方柏山不无感慨地说,这次徒步的收获,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生活的不易。(莆田晚报 钱碧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