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妈祖之光新版> 妈祖文学 > 正文 |
【说明】 1、“稽天”:至于天际,形容势大。《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成玄英疏:“稽,至也。”“滔天”:弥漫无际,形容水势极大;常有“波浪滔天”一语。 显然,后者更具声势,也更为通俗易懂。 2、“桅楫为之断裂”,言过其实。如果真是船上的“桅”杆“断裂”了,木船就势必失去“风帆”这个主要动力,又怎能如下文所述“桅舰”“随波翌驶,轻舟已过万重”呢? “维楫断裂”,这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维:缆绳。究竟是什么东西“断裂”了,林麟焻作为亲历者,怎么还会记错呢?参阅当时与之同行的翰林院检讨、正使汪楫《神异》一文,是这么具体记载的:“船中大桅高可十丈,桅心劲直。虑其力不胜篷也,傅(附)以四木,制巨铁箍之。俄闻划然有声,一箍飞坠;不逾时,坠至十三。顷之,顶绳又断,篷失所系,相顾尽无人色。乃箍断而桅不散,顶绳断篷不落,与波上下竟保无虞。”汪、林二人的奏疏文字,与之大同小异。这充分说明,断掉的只是绳索,而并非“桅楫”。 3、“四无足峙”还是“四无足恃”呢? 峙,形声字。山旁,寺声。本义为“稳固地、高高地直立,耸立”。恃:凭借、依靠。联系上下文,根据当时面临的情景,该用哪个词语,我看不言而喻了吧。“峙”“恃”二字,字形、字音皆相似,小学生常常笔误也。 4、“顷忽间”还是“倾危间”呢? “顷忽”:顷刻,形容时间之短暂。《清史稿•刑法志》:“若命在顷忽,葅醢必令备尝,气久消亡,刀锯犹难倖免。” “倾危”:倾覆;倾侧危险、倾斜欲倒。贾谊《过秦下》:“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宋•李澄叟《画山水诀》:“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 依据其后文“十难一全之势”,显然是讲形势危急,而不是讲时间短促。 5、“晶光熠熠”还是“晶光熠耀”呢?二者语义似乎相差不大,但表达精确与否,也就在细微之间。 “熠熠”:闪烁貌。阮籍《清思赋》:“色熠熠以流烂兮,纷杂错以葳蕤。”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银鏑急飞,不夜而流星熠熠。” “熠耀”语义比较丰富。既指“光彩鲜明”,又含“显耀、飘扬”等意思。唐•张鷟《游仙窟》:“罗衣熠燿,似彩凤之翔云。”《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燿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再则,“熠耀”闪烁、照耀的力度和照明度更大。虽然这仅仅是个细节,但却是天妃显灵的标志性景象:朱火红光,甚至熇然有声——可谓有声有色。 据诸多记载,天妃显灵救难之时,常常会有“神火起于桅顶”等征兆:“洋中风雨晦暝,漆黑如墨,往往于樯端见神灯示佑,舟则无恙云云”;“神灯焰紫,降朱火之晶荧”;“神光景耀,易危为安”、“于昏昏黑黑之中,忽见火光之耀日”,“神光焜耀”,“其光辉辉然”,“红光如日,煜煜流动,飞来舟中,凝辉腾耀,遍烛诸舟,熇熇有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