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京华时报》5月6日)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药价交给市场来定,这会不会导致药价飙涨,患者会不会因此而买不起药,看不起病,有了房价市场化的前车之鉴,这事儿的确令人担忧。 而一直以来,遏制药价,保证公众吃得起药,也从来都被作为药品政府定价的正当理由。从单独定价、差别定价、最高限价,再到集中招标,统一采购,为了管住药价,相关部门更是没有少动脑筋。只不过,多少有些事与愿违的是,对于药价的政府插手,最终并未让药价变便宜。恰恰相反,药品限价政策却成了“低价药”杀手,因为利润过低甚至亏本,低价药停产断供,更是成了患者的梦魇。至于集中招标的药价反而高于医院单独议价的情形,更是并不鲜见,由管制而引入的权力租金,倒是成了药价形成机制中最昂贵的成本。 既然管制并没能管住药价,反而让药价遭遇更多利益环节的缠缚,将药价完全放给市场,也就未尝不是一种松绑。不难设想,没了管制的药价,不仅少了中间环节和利益攀附,因市场失灵所导致的低价药退市、高价药中标等怪现状,也将有望回归市场良序。至于全面放开药价之后,药价会否大涨的担忧,充分的市场竞争,恰恰是暴利的天敌,在这一点上,药价同样不会例外。 不过,如果说药价交给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却多少有些过于乐观。毕竟,管制退出当然是件好事儿,但完全放给市场的前提,当然是市场足够成熟,能够从容接手才行。否则的话,假如市场自身仍然不完善,买家和卖家尚未势均力敌,这样的市场其实还不具备接手能力。而当下的药品市场,药企及其营销链条作为卖方的利益主体相当明确,但独立的患者作为药品市场买家,显然是缺乏议价能力的,药价定价机制缺乏必要的市场制衡,偏向强势一方也就在所难免。从这个意义上说,药价完全放给市场,固然不需要等到既得利益情愿放手才算时机成熟,但建立均衡的市场机制,让社保真正成为药品市场买家的利益代言,并具备强有力的议价能力,却仍然不可或缺。 此外,药品市场其实并非单一的买卖市场,交易的达成也并非买卖双方自由决定,医生的处方对于这一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放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药价的市场机制其实仍未被真正理顺,药价在这一环节被扭曲,更是在所难免。因此,让医疗价值独立出来,让医生无需依赖药品获利,甚至成为药企利益代言人,同样是把药价完全放给市场的一个关键前提。 基于此,药品取消不必要的政府定价固然不错,但放开药价,的确仍需一个真正理顺的市场机制来接盘,才算真正的“松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