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周联清:莆田珠宝产业发展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助力

2016-03-16 08:32   来源: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在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作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素以批发加工为主体的莆田金银珠宝产业实现了稳定发展,并将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为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发展助力。

“莆田工艺甲天下”。近年来,莆田获得了“首饰之乡”、“珠宝之乡”等多个称号。目前,莆田市区内已有生产、加工、销售黄金饰品相关的企业超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据周联清介绍,多年来,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金银珠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人摆脱了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工场观念,大胆开拓创新,吸引民间资本,集聚技术力量,先后走上创办企业之路,促进了莆田金银珠宝产业的快速发展。

周联清指出,去年以来,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莆田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动作为,培育产业龙头,引导、扶持企业加大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至2015年底,莆田市金银珠宝首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比2014年增加6家;完成工业产值81.3亿元,同比增长了15.7%;实现销售产值81.3亿元,同比增长了16%,并建设莆田工艺美术城、秀屿区上塘珠宝城及位于荔城区北高的莆田国际珠宝首饰产业园等多个园区,形成了种类齐全、时尚新颖、款式别致、技术领先的多品牌共存的金银珠宝首饰产品体系。

周联清告诉记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就是要通过创新驱动,引导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抢占价值链高端。他表示,今后金银珠宝产业还将持续突出生产、制造加工能力,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及电脑设计、快速成型、激光铸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普及,使莆田金银珠宝首饰企业的生产技术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在生产加工产业竞争愈来愈烈的金银珠宝行业,莆田正在走出一条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定制、柔化生产的特色发展道路。据周联清介绍,目前,在莆田已经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加工集散地。其中单埕头黄金首饰一条街,拥有黄金、铂金、模具、玉器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产品涉及多种西部少数民族所需的民间传统饰品,年交易量35亿多元,成为福建省知名的黄金珠宝首饰集聚地。

而在秀屿区上塘珠宝城的银饰市场,有相关加工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是一个集首饰设计、开发、批发、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大型银饰市场,年交易量为40多亿元,成为继深圳、义乌之后的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此外,埭头镇后温村的水晶宝石加工基地及黄石镇的玉器加工区,还与广西梧州、广东四会等其他产业基地形成互动联系。

近年来,莆田市金银珠宝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中国银饰城”“中国黄金珠宝首饰之乡”四块“国字号”品牌。拥有国家专利产品55项,福建省名牌产品10个、著名商标7个、莆田市知名商标12个。

业内广为流传着“10个珠宝商、8个莆田人”的说法。周联清对记者说,莆田人民勤劳智慧,对市场的判断超前,具有前瞻性,同时乡里观念很强,民间资本活跃。据悉,莆田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金银珠宝行业的经销商超过2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产品远销海内外。

而对于下一步珠宝产业的具体目标,周联清也表示,莆田市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思路。首先,莆田市委、市政府将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总部回归”,并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提倡和培养“工匠精神”。

此外,还将鼓励支持金银珠宝商在行业协会的带领下,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创新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找银网”、“也买银”等网络平台。目前该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2015年“找银网”实现交易4.1亿元。

据周联清透露,近期还将举办“莆田工艺中国行”专题活动,将“工匠精神”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聚集全球优秀设计人才,通过个性化定制,规模化生产,探索珠宝产业的结构化调整。

《中国黄金报》记者 马佳 转载自3月16日《中国黄金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