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仙游免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培训班

2016-06-14 11: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游晓璐)

业余学员惊艳亮相

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9日晚,仙游县又一次举办抢救濒危文化遗产文艺晚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晚会的舞台上不仅有技艺精湛、白发苍苍的老艺人,还出现许多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全场晚会8个节目中,4个节目有年轻人参加演出。

这些登台亮相的年轻人,都是仙游县非遗艺术表演培训班的学员。这个培训班在3月成立,由仙游县文化馆和县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纯公益性质,面向全社会免费招收非遗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濒危的非遗表演艺术。仙游师范附小的音乐老师陈秀琼是学员之一,晚会上,她参演4个节目。“参加培训班后,我把两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全花在学习非遗表演上面了。能登台演出机会难得,自己乐在其中。”陈秀琼激动地说。

像陈秀琼一样,登上舞台的学员们,都把这次晚会当成学习成果的汇报演出。看到学员们的努力表现,作为培训班的创办者,仙游县文化馆馆长陈荣振十分高兴。晚会结束后,他兴奋地来到后台,和老艺人、年轻学员一一击掌庆祝。“看了今晚的演出,我最激动的不是节目的精彩,而是年轻人的认真劲头。成立才两个多月的培训班,就能培养出主角,说明传统非遗项目有一批忠诚的粉丝,能通过社会化培训实现传承。”陈荣振说。

非遗传承开新路

在培训班成立之前,非遗项目虽有爱好者,但由于过去“师带徒”的传承模式没突破,加上非遗艺术大多数分布在仙游的各个乡镇、村庄,缺乏集中学习的平台,老艺人们想传授技艺却无用武之地。

起源于宋朝的仙游木偶戏,曾十分走红,以前乡下结婚、生子、盖房都要请木偶戏班子唱一出。如今,木偶戏剧团越来越少,传承问题十分突出。以枫亭镇仙华木偶戏剧团为例,目前还有12名演出人员,一直坚持在民间演出,但收入十分微薄,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完全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更令人唏嘘的是独角戏表演老艺人林友汀,79岁的他是目前仙游县唯一一位独角戏表演者,但由于没有观众、没有传人,已久未登台。

“很多古老的技艺不仅面临断层的危险,而且不断被边缘化。与此同时,社会上有很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想学习却不知去哪拜师。”陈荣振说,非遗培训班的成立,就是在老艺人和爱好者之间搭一座桥,提供一个学习和传承的平台。让人意外的是,发布招生信息后,培训班一下子迎来150多位报名者,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为实现抢救保护非遗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双重目标,首批授课的非遗项目以表演艺术为主,包括传统古诗吟诵、游洋山歌演唱、咚鼓快板唱演奏、结婚闹房经文四句赞、古邑树叶吹奏、仙游独角戏表演、度尾鼓吹乐演奏、七支谱演奏、枫亭陈氏木偶戏、古琴弹奏等10个项目。

授课的老艺人们都已年逾古稀,却个个焕发着青春的激情。80岁的传统古诗吟诵老艺人谢亚榆说,过去从来没有向自己学习技艺的学生,可自从当了培训班的老师后,不仅有了学生,而且他们学得特别认真,“经常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来找我练习,风雨无阻,我很感动”。一直担心十几部木偶戏剧目失传的枫亭镇仙华木偶戏剧团,在培训班里收到6名学员,老艺人们个个拿出看家本领教他们。林友汀不仅有了学生,而且登上非遗晚会的舞台。“老人家整个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陈荣振欣慰地说。

让下一代也能看到文化瑰宝

作为仙游县非遗传承的大力推动者,陈荣振一直不遗余力。有了非遗培训班后,他的劲头更足了。“因为我在学员群体发现一个特点,特别令人振奋。”陈荣振说,像陈秀琼一样的年轻老师,在学员中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学员活跃在教学第一线,通过他们,非遗艺术可进入校园,在孩子们中传承下去”。

他的这一愿望,和陈秀琼的想法不谋而合。陈秀琼说,通过培训班学习和晚会演出,自己发现用莆仙方言诠释古典诗词非常有韵味,“现在很多小孩连莆仙方言都不会讲了,我作为一名老师,把传统文化学好后,就可以教给学生”。

目前,仙游共有2个国家级、7个省级、39个市级非遗项目,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计只有47位,加上县级非遗项目在内,急需抢救的濒危非遗项目达56个。因此,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对能将爱好者变为传承者的培训班十分看重,在3月首期开班10个表演技艺项目的基础上,计划在今年秋季再次开班,请老艺人们教授非遗手工技艺。

越来越小众的非遗项目,因为有了新的传承路径,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在晚会现场,不少观众感慨,去年看演出时,绝大多数时间是老艺人在表演,边看边觉得惋惜;今年舞台上有了这么多新鲜血液,特别亲切、特别激动,“几十年后,下一代也能看到祖宗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