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2016-10-13 08:16 来源: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市委书记林宝金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及《建设美丽莆田行动计划》任务分工,研究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研究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要把制定《建设美丽莆田行动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全域旅游、民生改善、文化教育卫生、改革开放、社会治理、组织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行动计划。要细化每个行动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时间节点、任务要求,确保各项行动顺利推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增添后劲。 会议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央和省委、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共建美丽乡村摆上日程、全面推开。要围绕“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庄建设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乡村卫生保洁工程、生态绿廊建设工程、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督查考评,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会议指出,各级党委要深刻认识加强政党协商的重要意义,把政党协商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纳入决策程序,加强督促检查。要从莆田实际出发,着力推动政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协商质量和效益,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凝聚智慧和力量。统战部门要牵头开展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政党协商长效机制。要营造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协商氛围,在各种观点交融互鉴中凝聚最大共识。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为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相关新闻 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市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围绕“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项重点任务,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高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目标 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形成整体建筑风貌,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体现莆仙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做到房屋外观整洁美观,农村“五改”工程有序推进;乡村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垃圾得到及时清运;生活污水分级处理,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模式,确保乡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2017年底之前全市农村露天厕所全部填平并绿化;家禽家畜禁养圈养,禁养区范围内严禁畜禽养殖,可养区范围内实行畜禽圈养;保持水清河美岸绿,河渠沟塘沿岸无乱排乱倒、乱占乱建、乱截流、乱采砂等“四乱”现象。 村庄建设更加宜居。推进乡村道路硬化,提高乡镇通行政村的道路标准,道路硬化延伸至自然村,村庄内部交通进一步改善。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立健全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农村卫生室、农村敬老院、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小学幼儿园等卫生医疗、文化体育、教育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推进乡村社会建设,进一步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让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工作重点 实施乡村卫生保洁工程 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组建乡镇(街道)、村居保洁队伍,集镇区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环卫工人,对主次干道实行不低于12小时的保洁;村庄按每500人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做到垃圾定时清运;形成农村卫生监管自治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妇代会、老协会的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村规民约、“户前三包”、村民缴费、群众评议监督等形式,形成农村卫生监督的长效自治机制。 配套完善农村环卫设施设备。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要按照省市下达任务及《莆田市转运站建设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建设。购置新型洗扫设备,加大机械清扫面积。全面推行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原则上2016年底之前淘汰敞开式收运设施设备,并予以配备更新,解决垃圾收运过程中的脏、臭、滴、漏、撒等问题。同时,建立“户分类、村居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做到县(区、管委会)统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统筹村居。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厨余垃圾、果皮等可降解垃圾由村居组织定点堆肥处理;可回收垃圾如纸箱、玻璃瓶、废铁等进行再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垃圾按有关规定运输至焚烧场处理。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不应影响道路通行及村庄景观,各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应选择若干定点堆放处作为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实施生态绿廊建设工程 开展绿化规划整治建设。对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及一重山范围内开展规划整治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景观丰富、层次分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走廊。 加强重点地段生态整治。对沿路、沿溪两侧的企业,加大排污整治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木兰溪、萩芦溪等重点流域、延寿溪等重点支流及东圳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整治,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推动生态绿廊向农村延伸。积极引导乡村群众在搞好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种植花草树木,加快农村绿化美化步伐。鼓励乡村种植优良乡土树种、特色经济种树,推进村镇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 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 坚持规划先行。以保全村落为前提,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要求,突出全域整治、全域建设,认真做好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编制村庄规划,并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环境的整治、产业的配套、文化的跟进和机制的巩固。 开展提升建设。对乡村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整治改造、绿化美化完善、生态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公共服务健全等方面开展提升建设,做到“三整治三提升”(即整治旧房裸房、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生态保护管理水平)。 注重创建实效。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山区、平原、沿海不同类型的乡村走出差异化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为创建美丽乡村奠定基础。引导乡村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加大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深入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莆田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共建办”),挂靠在市城管执法局。建立健全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抽调人员成立共建办。同时,要健全县(区、管委会)环卫管理机构;乡镇(街道)建立环卫管理工作站,并安排专人负责共建具体工作;各村居配备卫生监督员,解决报酬,专职专用。 加强督查考评。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工作列入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年度绩效考核及文明单位评选内容。落实和完善市县乡三级考评体系,组织开展“每月一考评、每季一评比奖惩”的考评工作,实行“以评促建”、“以奖促治”、“以罚促改”。 落实资金保障。建立财政与个人统筹投入卫生保洁长效保障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2016年第四季度,村(居)委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或“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缴纳垃圾处理费15—30元(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予以减免,下同);自2017年起,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纳垃圾处理费60—120元。在各村居按规定足额收缴垃圾处理费后,市、县(区、管委会)财政予以奖励,列入财政预算。其中,2016年第四季度,市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2.5元予以奖励,县(区、管委会)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不低于5元予以奖励;自2017年起,市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0元予以奖励,县(区、管委会)财政按户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予以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补充保洁员工资的不足、卫生保洁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和运行经费补贴。 建立考评专项资金。2017年建立共建工作考评专项资金1000万元。收缴垃圾处理费时必须向村民提供正规票据,不得用公款或村干部垫资代缴,收缴情况必须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对未足额向村民收缴垃圾处理费或其他方式代缴的,市、县(区、管委会)财政不予奖励。 加强宣传交流。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主动对接媒体,加大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推介共建美丽乡村工作成果、先进经验和典型,使共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各级重视、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