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从民俗信仰到民心相通

2017-02-28 09: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

妈祖文化始于福建,兴于东亚,并随着华人的脚步遍布四海。妈祖文化是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文化交流纽带。当今,我们如何在更高站位上认识妈祖文化?如何让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起到“从民俗信仰到民心相通”的作用?如何把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置于中国发展大局中?本期新论版约请三位妈祖文化研究的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妈祖文化的现代意义。

妈祖文化国际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瑞国

妈祖文化的研究始于宋代,至今千余年。宋代学者对妈祖的文字叙述较多,如莆籍状元黄公度在《题顺济庙》一诗(1151年)中写道:“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作者用诗的形式,既道出了妈祖的传说与故事,又点出了妈祖的文化背景;既指出了妈祖的护国佑民宗旨,又描写了妈祖民俗活动;既总结了妈祖文化传播的历史,又点明了妈祖是护佑海上航行的海神。黄公度对妈祖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概括,观此后数百年,无人能出其右。元代黄渊,明代学者黄仲元,清代学者全祖望、赵翼等也对妈祖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时期,国外也有学者对妈祖文化进行了研究,如1842年新加坡传教士尚德撰写的《妈祖婆生日之论》等。

1916年我国学者蜇庵撰写《台湾妈祖庙游记及天妃考略》,1929年顾颉刚等学者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此后,因各种原因,对妈祖文化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学者掀起了研究妈祖文化的热潮,著作颇丰,涌现出张珣、林美容、蔡相煇等对妈祖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同时台湾各大学、研究所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大量出现,总之,妈祖信仰在台湾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1985年台湾妈祖信众首次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朝拜,成为当时轰动的事件,此事件也推动了大陆学者对妈祖文化的研究,1986年以后海峡两岸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妈祖文化的著作一千三百多部,论文达数千篇,文字达数千万字。

日本的妈祖文化研究已有百年之久,涌现出了大批的研究者与成果,诸如日本研究妈祖文化的先驱者伊能嘉矩于1918年撰写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等论文陆续发表,此后有诸多的日本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妈祖研究的论文与著作,尤其是华裔日本学者李献璋的论著《妈祖信仰的研究》,对推动妈祖文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界认为这是近代第一本“妈祖研究”的专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缅甸、荷兰等国家的学者也相继发表论文。

历数妈祖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妈祖文化的内涵、精神等方面。1987年在莆田召开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大林文金教授首提“妈祖文化”,2013年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妈祖学概论》,对妈祖文化的概念作了初步的界定:“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建筑、文献、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军事、外交、航海、移民等众多的领域。”并提出了“妈祖学”的概念,《妈祖学概论》一书获得2016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意味着“妈祖学”学科的创立受到学术理论界的肯定。

妈祖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这个体系真正提出并具体化的时间并不长,这与妈祖文化千百年的历史不相符,也与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的大量成果不相符,还需要随着研究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

妈祖文献的整理是研究妈祖文化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妈祖文化资料库建设。妈祖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片言只语,更谈不上思想体系,然而,妈祖文化经过千百年来集体记忆、集体塑造,实际上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虽然妈祖文化不像其他传统文化,有自己比较固定而流传有序的典籍,不过由于妈祖信仰的强大生命力,妈祖文化不仅流传上千年,而且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因之,要加强流传文献的整理,诸如注重田野调查与民间收藏的收集与整理。大量的音乐艺术、口头传说与故事,民俗艺术、民间的祭祀仪式,妈祖宫庙的建筑、艺术装饰、绘画等非物质文化的文献资料等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档案整理方法加以收集与保存。

妈祖文化是活态文化,纵观妈祖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她总是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今,妈祖文化的研究要朝着科学化、理论化、学科化、时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加强妈祖文化的研究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集成文化,这些都是妈祖文化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妈祖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符合了中国哲学的核心——和,纵观妈祖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人们把古代圣贤的美德集中于妈祖一身,可以说,妈祖文化是人类集体记忆与塑造的结晶,妈祖的精神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并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供文化支撑,有着深入研究的必要。其次,要加强研究如何发挥妈祖文化在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先行的作用。妈祖文化源于海丝,属于世界。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文明互鉴、沟通对话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妈祖文化的研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思想,并从中研究出对建设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借鉴与启示,提供文化相融、人心相通的思路与对策,让其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再次,还应加强研究妈祖文化在国家治理、对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文化认同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地开发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妈祖文化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妈祖文化的跨国度、跨文化、跨文明,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与各国文化相融、互鉴提供鲜活的样板。妈祖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落地、生根,对她的研究不仅仅要从中国的文化视角出发,也要吸引海外学者的力量共同进行跨文化研究,共同探讨妈祖文化国际化的渊源所在及所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根据。

(作者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妈祖信俗国际性形成的历史原因

王宏刚

中国和世界有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架构。要实现这个新国策,妈祖世界论坛是其民心相通工程的有力抓手,因为妈祖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将继续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提供精神动力。

一、妈祖信俗国际性的诸种文化形态

“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妈祖缘起莆田的湄洲岛,自宋代诞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当下全世界有5000余所妈祖庙,有约3亿信众。妈祖信俗已成为沿海、沿江、沿河国内外信众的精神之魂。中国史籍有妈祖信俗国际化的记载,如隆庆二年前(1558~1568年) 日本萨南野间岳已建妈祖庙;万历十三年(1585年),西班牙传教士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介绍湄洲娘妈的生平事迹,等等。妈祖信俗伴随漂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传到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海神。如明末清初已传到日本九州地方的五岛、平户、长崎及南部萨摩半岛,后来还传到东部日本的水户市一带,成为日本人的信仰;在神户、长崎等地华侨较多的地方都有妈祖庙,日本中部地方也有妈祖堂。又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要有兴安会馆或莆仙人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有天后宫。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属下有27个地方性兴安会馆,每一个会馆都有天后宫;新加坡红灯码头电船公会、新加坡摩哆船主联合会、炭商公会以及其他与航海业、渔业相关的业缘组织都有祭祀妈祖。当今世界依然如此,如1994年首届国际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湄洲祖庙隆重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尼、文莱、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台、港、澳的来宾及信众万余人参加这一节庆,生动地体现妈祖信俗的世界性。

二、妈祖信俗在泰国根深叶茂的文化成因

泰国的妈祖信俗主要是广东潮汕人传播的。宋元时期妈祖信仰已在潮汕地区流行,如元初在今莲花山南麓石壁头地方建有一祭祀妈祖的小庙,名“灵感宫”,那里的主要居民是渔户与疍户,都信仰妈祖。清代因潮汕地区缺粮,商人便前往泰国贩运大米与木材,出口中国的陶瓷、蚕丝和土布等。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暹罗”(今泰国)条载,其时已有十之四五的居民寓居暹罗。据19世纪30年代的计算:1836年曼谷城的50万居民中,有40万是华侨,其中主要是潮州人,妈祖的信俗随之大量传入泰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大学段立生教授在曼谷、吞武里府、乌隆府、佛统府、素叻府、洛坤府、北大年府、北榄府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在他抽样调查的60座寺庙中有12座主祀或附祀妈祖,体现了中国儒、道、释共祀一庙的宗教传统,这是妈祖信俗能够在泰国传播的文化原因。另一个重要文化原因是和当地宗教逐步地融合在一起。如曼谷达挠路的玄天上帝庙以玄天上帝为主神、妈祖等诸多神明为陪神,然而,泰国人却把此庙称为虎神庙。传说有一位武士,侍母极孝。一日,其母遇饿虎,将被虎噬;武士赶至,以身饲虎,母得以幸全无恙。武士死后,化为虎神,泰人立庙祀之。于是,华侨华人信仰的玄天上帝、妈祖等神明与泰国人民信仰的虎神,便在同一庙中祭祀,显示了两种宗教文化的融合与交汇,泰国六世皇给这一座天后宫御赐铜香炉。妈祖信俗能成为当地宗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华侨华人更好地与当地人民融合在一起,为当地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妈祖信俗国际传播的文化开放性

宋元以来,妈祖信俗的文化开放性有如下几个特点:

1.妈祖在海难中对中外船员的精神激励。

在众多的妈祖传说中,妈祖不仅救落水的中国船员,也救外国船员。元代周伯琦撰写的《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中有“盲风怒涛,危在顷刻,叩首疾吁,神光下烛,划时静恬,顺达所拟”的记载;明万历年间高澄在他的《使琉球录》一文中有一段生动的记载,说:“船摇荡于暴风雨中,篷破、杆折、舵叶失、舟人号哭、祈于天妃,妃云立即换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叶重二三千斤,由于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换舵须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数十人举而有余。”这些海洋航线从开始设立就是国际性的——有各国的船员,海难中的中外船员是靠妈祖精神帮助他们战胜了困难。

2.妈祖信俗道德教化的普世性。

在妈祖信俗的记述里,她的追求就是帮助别人、救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提倡人类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超越等级观念、民族界限、性别差异的广博的爱,是一种无私无求的真诚的爱。即使对于某些陷入错误甚至罪恶泥潭的人,妈祖也采取一种在惩戒的基础上劝其向善,让其改邪归正的办法。妈祖信俗的普世性和群体性使之在世界五大洲都深入人心。

所以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的世界遗产。

四、妈祖信俗世界传播的科技基础

妈祖信俗在世界传播有其科技基础。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凝聚着当时人类新命运共同体的科技成就。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埃及人、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均对其连接与拓展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的元朝,世界级的科学家郭守敬就曾奉旨南下“测绘四海”,其27个科学考察站最后一站是南海上的黄岩岛,由此他计算出来的一年时间与今天科学测定的一年时间仅差26秒,比欧洲整整早了300余年。又如:元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堪称空前,海船的航速性和耐波性为当时天下第一,已制造出了航海地球仪,也使元代交钞成为世界第一种国际性纸币。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播至全世界,而欧洲、阿拉伯的许多科学著作与科技成就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唐宋元的航海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妈祖信俗就为此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力。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

夏立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适应了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成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精华,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和桥梁,并将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精华

妈祖是我国古代的女海神。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随着妈祖庙的扩建和皇帝的褒封,妈祖的名声越来越大。中国航海者舟内均载有妈祖像,朝夕拜祭。郑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妈祖庙祈祷,曾两次奉旨到湄洲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从元朝到清朝,我国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先后修建了大批妈祖庙,北起丹东,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西到重庆,现有较具规模的妈祖庙1500座左右。

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

妈祖文化的内容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建筑学、考古学、版本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佛教、儒学等文化有机地结合,汲取精华,兼收并蓄,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

妈祖在短暂的一生中表现了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升天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是为了教化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海洋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文化的形成给人类留下了相当大的精神财富。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最重要精华。

(二)妈祖文化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之一

海峡两岸都应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信众就多达1800多万人,妈祖成为联结两岸民众情感的和平女神。妈祖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 构筑了海峡两岸民众不可分割的民族情感, 两岸民众的文化(包括妈祖文化)交流必将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围头,《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妈祖涌潮济师之神恩,在自己的同乡、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题请未准,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

台湾现有妈祖庙也超过1500座。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就有430余座。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台湾澎湖天后宫建于1592年。1989年5月6日,200余名台湾同胞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妈祖祖庙;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3天,驻跸36个宫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2002年7月25日,妈祖金身直航澎湖,万人朝拜;2005年,连战先生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神昭海表”。妈祖文化对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重要作用。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中华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妈祖是中国的“神”,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信众的爱国。如今,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推动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妈祖信仰中的这一功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推动两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携手合作。

(三)妈祖文化可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区域共同价值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带动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必然会导致区域内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随着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深入,将会产生一些区域的共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也是区域乃至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妈祖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妈祖文化已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以“和平、勇敢、关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的关爱与敬仰。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本版作者照片制图:柯杰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