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荔城区区长柯金国(中)在黄石卫生院调研。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卞军凯 李伟强 通讯员 何晋生 朱崇飞 文/图) 阅读提示 家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不用再急急忙忙赶去医院,拨个电话,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来治疗;看大病、慢性病,到镇里卫生院就能成,通过专家下乡、远程诊疗等方式,免去了进城到三甲医院排队之苦;基层医疗机构“升级换代”,检查设备焕然一新,不用去大医院就能做检查……近年来,莆田荔城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服务下乡,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将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积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度卫生院医务人员上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 签约家庭医生,享受一个团队的服务 近日,荔城区新度镇沟口村卫生所乡村医生林星星又一次来到85岁高龄的村民苏凤家中,为她量血压、测血糖、查看褥疮的恢复情况,他认真工作的态度让苏凤的儿媳苏阿钗十分感动。老人家今年7月中暑了,经过治疗痊愈后,小腿却留下褥疮,只能在家卧床休息,有紧急情况就得打电话给林医生。苏阿钗感慨地说:“林医生工作特别负责,不论中午半夜,接到电话就立马过来,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老人家出门不方便,我把她纳入了随访对象名单,经常过来看看,遇到难题还有团队一起服务。”林星星的另一个身份,是沟口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健康访视员。这支服务团队共有5名成员,包括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健康管理员、健康访视员,能为基层群众提供近在身边的全科医疗服务。 在荔城区,沟口村是第一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村。“服务团队以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全科医生为支撑,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目标,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便基层群众就医。”荔城区卫计局局长蔡键恒介绍说。 “以前只听说城里才有医院的医生上门服务,村里顶多是乡村医生出诊,现在大不一样了。”新度镇沟口村村民苏金春患有糖尿病多年,平时出行不便,她说:“自从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镇里的医生、护士会定期上门帮我检查,有什么情况也能随叫随到,真是太好了!” 2016年起,荔城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建立了“双医两员”(即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员、乡村医生健康访视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每年为签约居民进行一次健康状况评估等,对慢性病、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十类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全区已建立258支、586人的“双医两员”全科式服务团队,覆盖全区130个村居。全区已签约人数16.2万人,占服务总人数的31.32%;重点人群签约率60.76%,并且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精神病患者、计生困难户等特殊人群的签约服务全覆盖。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定期来到新度卫生院为病人诊治。 三甲医院下乡,看大病不再进城排队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明生、妇产科主任医师郑宇……近日,荔城区北高镇卫生院迎来了一支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团队坐诊,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大量群众前来求医问药。“北高镇是个沿海乡镇,到城里大医院并不方便。专家下乡,让群众不用进城排队就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北高镇卫生院院长许永猛介绍说,三甲医院医疗专家到卫生院坐诊已经实施了两年多,每周六都有专家过来,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医疗专家下乡从不定期支援变成基层群众身边定期的“每周一歌”,背后是荔城区在推动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施的创新举措——建设医疗联合体。 荔城区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签订合作意向,全区6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中医院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建立起医疗联合体,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信息共享。集团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除对基层医院业务骨干提供技术培训外,常年派医疗专家深入合作医院坐诊,组织疑难危重症、特殊病例的讨论、会诊,指导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等。 有了医疗联合体,基层群众和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距离大大拉近了,看病更加方便。“我摔倒后崴了脚,一直又肿又痛不见好,怎么办?”10月25日,荔城区新度镇郑坂村村民洪淑梅到新度镇卫生院求医,医生拍了片子后,直接上传到诊疗专家库,很快,就有专家根据影像做出了诊断并给予治疗指导,“不用去城里也能找到专家医治,真是又方便又放心”。 依托医联体,荔城区还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在全市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目前,全区建立6个慢病专科门诊,42名医生组成服务团队,具体负责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自分级诊疗开展以来,全区累计接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16万多人次,基层卫生院上转病人1022人次,市区三甲医院下转病人896人次。 “三甲医院下乡带动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为基层卫生院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许永猛介绍说,两年来,北高卫生院门诊人次年均增长31%,医疗服务收入年均增长23%,既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就医,又有效控制了人均医疗服务费用。 镇海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宣传活动。 基层设施升级,医疗条件向城里看齐 “没想到在卫生院也能做完一整套检查,太方便了!”家住新度镇的林先生,因儿子摔伤了腿带他来到镇卫生院求医。“本想带孩子直接去市区大医院检查的,听邻居说镇卫生院也能做大医院的检查就来试试,结果真是这样。”林先生高兴地说,检查结果出来后,三甲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诊断给出了治疗方案,花了基层卫生院的看病费用,却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这得益于荔城区以“亿千百”工程为载体实施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荔城区已累计投入1.5亿元,新、改、扩建基层医疗业务用房5万多平方米,7个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1500多万元专款为基层医疗单位更新和添置医疗设备,一些原来在三甲医院才能检查的项目,如今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全部完成了。 检查之后的诊断,则直接由三甲医院的专家们进行,实现了从检查到诊断的“三甲级”无缝衔接。新度镇卫生院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莆田市影像诊断服务中心平台“PACS”系统,卫生院可以将患者的医疗影像存储于健康莆田医疗云端,再以“抢单”的形式,让各大三甲医院的影像专家及时阅片,进行远程诊疗。 这种方式打破了医生阅片诊断的地域空间限制,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享受到专家会诊的便捷、高效,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据统计,今年1—8月,新度镇卫生院门诊拍片人数达3461人次,比去年增加17.12%。 基层医疗条件、医疗服务向城里看齐,荔城区还有新动作: 投入过亿元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即将展开——全区计划增加1000张医疗床位(含民营医院);改造提升100所村卫生所;培训100名乡村医生,培养100名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进一步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 蔡键恒表示,下一步,荔城区将在全市率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项目,率先开展村卫生所提升工程和村卫生所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区财政投入560万元建设改造30多家村卫生所,保障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做到门诊室、药房、配药室、注射室、观察室,基本公共卫生室6室分开,有条件的还应设置医生值班室、卫生间,实现合理布局、独立工作。 声音>>> 深化改革 服务群众 □许秀霞 荔城区作为2002年从原莆田县划出设立的新城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卫生人才队伍比较薄弱。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和医药改革的投入。全区医疗卫生支出从2009年的7024万元提升到2016年近3亿元;医改配套资金从2009年的1954万元提升到2016年的1亿多元。这一连串数据飙升的背后,是区里对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荔城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医改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镇街、村居之间医疗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以人为核心,结合地方实际,切实做到“三个一”:即投入一亿元完成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增加一千张医疗床位(含民营医院);改造提升一百所村卫生所;做到“三个三”:即建设提升“三家医院”(荔城区中医院、荔城区精神病防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建设医疗联合体示范病房医院);建设“三个中心”(拱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实施“三百工程”(培训100名乡村医生,培养100名全科医生,组建100支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团队);进一步实施“四个深化”,即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深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项目、深化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加快推进健康荔城建设。 (作者系荔城区委常委)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