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文化莆田:事业、产业“两手抓”“两加强”

2018-01-11 08:59  林爱玲 刘金通 易振环 郑志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涵江激情广场演出现场 方韵 摄

东南网1月1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刘金通 易振环 郑志忠)“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刚过去的2017年,文化繁荣作为《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里“一区、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动”的专项行动之一,在助推美丽莆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是文化莆田结硕果的一年。

2018年元旦,莆田市博物馆和图书馆正式开馆,为莆田市民再添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态势,文化莆田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莆田华亭6名村民表演莆仙戏。 刘金通 摄

百姓舞台 唱好戏

2017年12月29日,荔城区黄石镇华东小学内热情涌动,由荔城区文化馆精心筹备的“结对子种文化”艺术扶贫成果文艺展演在这里举行,朗诵、合唱、古筝演奏、群舞等十四个少儿节目轮番上演,小演员们一个个神采飞扬,展现出蓬勃的朝气。

2017年12月30日晚,秀屿区在激情广场举办首届“秀屿达人秀”总决赛暨2018年职工迎新晚会,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15位达人以相声、唱歌、乐器表演、魔术等才艺表演,在职工大舞台上同台竞技。

2018年1月1日,“庆元旦·宣讲十九大”第三届农民歌舞表演赛在城厢区灵川镇下柯村举行,10个节目先后登场,演出中还穿插了十九大精神、美丽乡村、惠农政策等有奖知识趣味问答,该村1000多名群众现场参与和观看。记者从莆田市文广局获悉,去年12月下旬莆田市七个县区(管委会)同步举行了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活动。节目以原创作品为主基调,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等艺术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百姓舞台百姓乐,“喜闻乐见”是关键。梆鼓咚、九鲤舞、粽桥舞……挖的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宝贝”;莆仙戏、十音八乐、木偶戏、摇钱树、三句半、歌伴舞,演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春草闯堂、目连救母、皂隶舞秀的都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移风易俗等政策宣传,都被融进了多种表演形式中。

2017年莆田市大型惠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福建莆田慰问演出、2017年金砖国家少年足球邀请赛、“美丽莆田踏歌行”系列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文化惠民·周周有戏”公益演出200多场次,“2131”农村电影放映1万多场次,定期举办“悦读你我”“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读吧莆田征文”等阅读推广活动,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历史文化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其幸福感、获得感的一部分,恰恰体现出文化建设的人民性的价值追求。

文艺创作 出精品

文化是一种基因,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文化作品也一定与这种基因紧密关联,大多成功的文化产业成果都源自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源自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之中的大众文化。

2011年12月,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在法国巴黎举行,莆田鲤声剧团带着《白兔记》首次赴法参赛,丰富精彩的表演动作及唱腔惊艳法国观众,该剧一举夺得该届戏曲节的最佳传统戏剧奖;2013年10月,莆仙戏《目连救母》再次获得第六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的最佳传统剧目奖;2010年,莆仙戏《春草闯堂》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选段入选中宣部、文化部2016年新年戏曲晚会。近年来,莆田市设立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库,完成莆仙戏《陈文龙》《平民县长原鲁山》《高继祖》剧本初稿创作,完成濒危剧目《目连救母》复排工作;开展《莆仙戏科介》活态史料拍摄工作,出版《莆仙戏名旦·黄宝珍》书籍。邀请名家完成《踏伞之后》《蓬山雪》剧本初稿创作,并申报福建省2017—2020年重点创作剧目。

妈祖文化史诗级巨作4D大剧《平安号》讲述了在一场罕见的海上风暴中,在水手阿杰的帮助下,船长阿真带领船员战胜海难的故事。在湄洲岛上演的《平安号》让观者身临海上奇境,让当代人置身其中体悟出撒大爱祈平安的妈祖文化内涵。

仙游“九鲤湖祈梦”习俗历史悠久,具有非常深远的民间影响,信徒常年络绎不绝。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九鲤湖祈梦习俗,使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近年来,仙游九鲤湖风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建祈梦楼、编纂出版《九鲤湖》《仙游与九仙漫话》等书籍,成立“九鲤湖祈梦习俗研究会”,编排以九仙祈梦文化及其名人轶事等为主题的大型声光电祈梦文化歌舞剧《九仙传奇》,实行常态化演出,扩大九鲤湖九仙梦文化的知名度,力求这一习俗在扬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科学地健康地不断传承发展。

诸如此类的文艺创作,无不既是演艺、又是历史,既是娱乐、又是文化,归根结底都源自于优秀的历史文化。文化创意并不是天马行空,文创产业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创意总来自于当地的优秀传统的积淀。

荔城区文化馆到黄石镇华东小学开展艺术扶贫。 肖伟 摄

薪火相承 绘好景

2017年是全国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第一年,为积极响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精神,莆田全市上下举办了各类型活动以接续文化薪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6月,民间剪纸艺术家丁玉娇、郭应楠等走进莆田市麟峰小学五年9班,向63位同学普及剪纸文化;民间艺人木偶栋和他的木偶剧团,向该校四年级学生现场表演了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民间泥塑艺人潘银花手把手教同学泥塑技艺……

“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更成规模的当属“莆仙戏进校园”。实验小学是莆仙戏保护的“一方小沃土”,每周五上午第三节的莆仙戏社团活动,每星期的“莆仙戏乡土教学课”,每学期的“莆仙戏大合唱”“班班有歌声”等活动,让小学生人人会唱莆仙戏,人人爱上莆仙戏。75岁的莆仙戏老艺人祁玉卿,是市实验小学特聘的莆仙戏指导老师。退休20多年后,她重新走进了课堂,她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莆仙戏一度显现式微趋势,但在这些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莆仙戏薪火相传的希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莆田市实验小学师生受益匪浅。学校排演的莆仙戏《上学路上》获莆田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近日,莆田市实验小学还和莆田第十二中学一起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为强化人才培养,莆田市建立“名家传戏——莆仙戏名家收徒传艺”老中青三代传承机制,举办莆田市第一届“梅妃杯”莆仙戏青年演员比赛和莆仙戏“薪火相传”新老艺人专场演出活动。抢救重要的戏曲文献资料,完善戏曲教学模本,2017年完成莆仙戏1080题曲牌唱段和录制400多套莆仙戏传统锣鼓经活态表演文案的前期工作。

2018年元旦新开馆的莆田市图书馆 张翔 摄

双轮驱动 创新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近年来,莆田市系统梳理科举文化、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九仙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曲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积极将地方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形成了莆田木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工艺油画、妈祖文化旅游等五大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已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挥着日益强劲的带动辐射作用。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作为城市三大文化前沿阵地,承载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任。“今年元旦当天,市博物馆正式开馆,人流量达2.63万人次,平时日均人流量在3000到5000人次,节假日保持在1.6万到2.6万人次。”莆田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向记者介绍。

元旦期间与莆田市博物馆一同精彩亮相的还有四只俏皮可爱的吉祥物——“莆甜甜”,这是由莆田的四大名果荔枝、文旦柚、枇杷、龙眼衍生出的四款甜力十足的卡通形象。2017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木雕妈祖、石雕妈祖、铜雕妈祖、白瓷妈祖、珐琅妈祖等,大师们通过不同的技法、材料设计制作妈祖工艺品,尽展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还有动漫妈祖手机壳、Q版妈祖枕头、卡通妈祖钱包、妈祖剪纸等文创产品让“妈祖”形象活起来。

莆田还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连续11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国际)文博会,参展规模、交易总额、金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优秀文化的传播需要广泛的受众群体,文化产业的属性也决定了拥有大量的受众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让优秀文化进入百姓生活,并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关乎文化产业的产业效益,更是其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让这些带着莆田特色的文化走向大众,正是文化产业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也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